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前段時間在外培訓,賓館設施齊全,很是方便。但最吸引我的,還是作為應急物品使用的一只小手電筒。
已經很多年沒有用過手電筒了,現在看到它,自然是涌現很多回憶。手電筒為天藍色,很精致,能反復充電,開關往前推,很聚光;開關往后推,就是一微型臺燈。心里想,如果在讀書時代,我擁有這樣一只手電筒,那該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在我的記憶里,家里先后買過幾個手電筒,那是為了干農活使用的。農活非常辛苦,搶收搶種是常事。我的母親比較恨活,活一來,總想著一鼓作氣做完,時間都被見縫插針利用上,休息時間很短。
父親是家鄉中學的民辦教師,教初中語文,我們兄弟小,家中壯勞動力少。做農活常常不分白天黑夜,手電筒就是必需之物了。
鄉間干活都是赤腳,再說泥濘多,穿膠鞋也不方便。在黑夜,手電筒就起了很大的作用,可以看清路,免得摔跤,還可以防蛇、防玻璃石塊傷了腳。記得一次夏天的晚上,為了給稻田放水,半夜里我和弟弟去看水,我拿著手電筒走在后面,突然看到田埂上趴著一條赤斑蛇,我嚇得大叫一聲,蛇一驚迅速退回田里,我的內心一陣慌張。
手電筒也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夏天,我和弟弟們提著深口的玻璃瓶,打著手電,右手拿著削尖的筷子,去捉蝎子。從一開始的手生,到慢慢熟練,直至游刃有余,我們發現的蝎子很少有脫掉的。一個夏天,單賣蝎子一項我們就可以獲得幾十塊錢收入。
夏夜,還可以拿著手電筒去下黃鱔籠,次日一大早去起籠子,里面常常鉆進了野生黃鱔和泥鰍。聚多了,可以到離家不遠的集鎮去賣,換回些鈔票,或是貼補家用,或是犒勞一下自己。在這其中,手電筒功不可沒。
我們也注重保養手電筒,不讓它進水,也不能摔,否則電路短路、小燈炮燈絲斷了,拿到街上的維修點修還要花錢,我們就琢磨著自己搗鼓,有時也歪打正著,又能使用一陣子。還有電池,常常個把星期,電池電量就不足了,燈光微弱,也聚不了光。于是,我們就把電池拿出來,在陽光下曬曬,或是只買一兩節新電池,搭配著一兩節舊電池,也不知道是科學不科學。電池一直用到稀軟,發不出光來,才讓它們光榮下崗。但它們還能繼續發揮余熱,一幫小伙伴會把舊電池搞開,拿出碳棒,在地上和墻上寫寫劃劃。
歲月悠長,在日復一日的動手實踐中,我們從幼稚漸漸成熟,積累了生活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在以后的人生路上有了一定的積淀。一道道溫暖的光,一直照亮著自己,對生活心存感恩,不會迷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