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下班途中,遇到一漁翁拉著兩盆魚叫賣:“野生的活魚,趕快買啦!”我一聽“野生”二字,不禁停下了車子,駐足觀看。
漁翁見我停下來,趕忙招呼我看魚。的確,兩盆魚活蹦亂跳。他說這魚是他用撒網剛從河里捕的,絕對的野生。說實在的,現在野生的魚真的很少見了,于是,我毫不猶豫地買了一條大的。
燦爛的陽光下,我把魚掛在車把上,心情格外好,就給愛人打電話,告訴他吃飯不要等我了。
我不打算回家了,車子調轉了方向,朝父母家的方向駛去,只為給父母送一尾魚——一尾用撒網捕的野生的魚。
車子在鄉間小路上奔跑著,往事一幕幕隨著路旁的景物飛奔而來。我小時候,居住的村莊被一條河環繞著,河水清清的,長滿了蓮藕、雞頭(一種果實像雞頭的植物)和菱角,當然少不了快樂的小魚穿梭其間,我們村的百姓靠著這條河少不了吃新鮮的魚。
父親是村里捕魚的能手,小時候,我是父親的跟班,他拎網,我拎魚簍;他撒網,我撿魚。我們有說有笑,每逮到一條大魚都要驚呼。那時農村生活條件不好,每次捕魚回來,父親都會親點戰利品,并按大小分類。大點的魚父親是不舍得吃的,總是放進水缸里養著,等逢集時拿到集市上賣,然后把賣魚的錢給我們姐弟幾個或交學費,或買學習用品。
記得有一次,臨近過年了,一天父親捕魚回來,還沒進門就向我們大聲炫耀:“今天我逮到一條大鯉魚!”我們圍上去一看,真是一條閃著紅光的大鯉魚。說實話,我們真想吃了它,因為過年了。母親也征求父親意見說:“過年了,給孩子們吃了吧!”可父親卻搖搖頭,堅定地說:“不行,這過年辦喜事的多,紅鯉魚一定能賣個好價錢,吃了可惜了!”
見父親不同意,我們也不好再說什么了,但內心無比的失落。第二天逢集,父親執意把那條魚拿到集市上賣了,果然賣了個好價錢。因為一到家,父親就沖著母親邀功說:“這條魚賣的錢足夠咱一個娃的學費呢!”父親說話時,還依次看著我們的臉色,好像為了彌補當初不讓我們吃魚的歉疚。
當然小魚我們是沒少吃,每次賣剩的小魚,父親總會慷慨一回,讓母親熬一鍋鮮美的魚湯,讓我們一飽口福。
不知從何時起,父親老了,雙鬢漸漸白了,臉越來越憔悴,腰間盤突出,支氣管哮喘,患著農村老人常見的慢性病。父親的雙臂再也撒不開漁網,他的那些諸如漁網、魚簍、雨衣、雨鞋以及織網的竹簽等寶貝,也不知都去了哪里。幸好他和母親還能相互扶持,照顧自己,執意居住在農村的老屋里……
一路上,我想象著魚湯的鮮美,想象著幫父親撿魚的快樂,可惜時間不會停留,停留在當初那最美的年華。我還想,我的生命中應該還有許多個這樣陽光燦爛的日子,讓我和一尾魚,一同行走在回家的路上,一同游走在父母的世界里。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