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你的體檢結果里有個‘+’號,麻煩你來醫院體檢部一趟……”接到電話時,我在縣醫院七樓的心內科病房里,陪年近90歲的外公。他今年是第三次住院,心梗指數顯示大于5000,且腎又出現狀況。
體檢部的電話,讓我心里慌了一下,病房似乎暗淡下來。“+”號是陽性的標志,多年的年度體檢,從未出現這種情況。陪床的表妹夫看出我神情的變化:“你有事,就先去忙吧。”我跟外公簡單辭別,匆匆去下樓。
在地下負一樓的體檢中心,我在服務臺拿到了檢查報告,問詢打電話給我的護士。她說,體檢或許有誤差,你找相關的科室看看,放心一點。樓外陽光燦爛,心情卻是慘淡。難得外出吃飯,普通一日三餐,身體也無異樣感覺,這突如其來的符號,簡直就是不可理喻。我拿了報告,去找熟悉的醫生。他翻看之后說,做個腸胃鏡,看看具體情況,有病治病,沒病更好。
醫生建議,自然要遵囑。可中秋臨近,又怎能提及?一家人都過不好節,還是熬過這幾天。況且,前幾日妻說,媽媽年紀大了,今年中秋到我家來吃中飯,團聚一下。老岳母平時都是獨居的,來我家吃團圓飯,自然是好事情。
我的父母在鄉下,那就先去看看他們,免得老人牽掛。到家時候,父親居然拖著左腿,慢慢地走著。他說,這不是天干嘛,去菜地給小青菜澆水,不知道怎么,膝蓋就腫起來了。吃了兩天藥,已經好了一點。父親年輕時勞累過度,十年前裝了心臟支架,低山的地都不能攀爬,基本在家燒飯,就家門口的菜地里走走。這突然,腳就變卦了。
母親一頭白發,站在菊花地里,在深秋菊花盛開時,黃菊白菊白發老人,都是鄉村的溫馨風景。水落在菊花藤上,來來回回地澆水,穿行其間,我的褲腿上沾滿了泥漿。回趟家,能幫忙老人做點事,倒是幸福的事情。只是,那突兀的“+”號,不知道滿山環繞村莊盛開的菊花,我還能否回家幫他們摘。
身體有了狀況,難免多想了。可事實,又不得不想。中秋那天,老人來到我家,妻說,中秋又是教師節,你就安心玩,我來燒飯。看著中秋一家人的快樂,在內心里,不知道是怎么樣的惆悵與感傷。孩子在讀大三,我又可以怎么說呢?雖到了成人的年齡,但終究還是個孩子,我不愿意去想了。
翌日,妻問,12號干嗎?找個景點去轉轉。事到臨頭,無法遮蓋,也不能再掩蓋了。我說,體檢情況不理想,準備去復查。醫生已經約好了。我把放在抽屜里的檢查報告遞了過去。她翻看了一下:“沒什么,去復查一下,有就抓緊治,沒什么好怕的。”
這有什么好怕,還能怕什么?事已至此了。我8點到了醫院,排隊候診的人已經在二樓的門診大廳,坐得烏泱烏泱的。數字一個一個跳動,也就輪到了我,醫生開了幾張單子遞過來:去四樓預約。
在約定的日期,上午兩節課結束到家12點。四斤水里,已經溶解了兩盒藥。一杯一杯地喝,帶著淡淡的咸味,不難喝也不好喝。半小時里,勉強全部喝完,肚子變得沉甸甸的,隱約聽到了腸胃的聲音,“咕嚕咕嚕”。隔著十幾分鐘,去趟衛生間,排空了腸胃里的內容,撫摸著肚皮,十分的柔軟。
無痛的腸胃鏡,需家屬陪同。在四樓的過道上,等著醫生的安排。吃藥,備上輸麻醉的針頭。我側躺在鋪藍色墊子的床上,戴上了做胃鏡的罩子。護士在身后說,你睜開眼睛。我睜開眼睛,看見醫生在眼前晃動了一下,然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你腸里沒什么問題,就是胃部有個小息肉,摘除做病理,應該也是良性的。”聽到醫生的聲音時,已經暮色降臨,妻站在我身后。看時間,半小時已經悄然逝去。在我沉睡的時候,醫生做好了全部的檢查。聽到他的聲音,心里愉悅起來,一切安好。人雖然昏沉沉的,但是內心卻是欣慰的。人到中年,身體才是最重要的,縱然沒事,但還是要注意。在這紛繁的塵世,有著眾多美好的事情,珍惜當下,過好每一天。
兩天后,拿到病理報告,摘除的息肉,也就是息肉而已,虛驚一場。晚上,外甥女發了照片過來,白發母親在舅舅家陪著出院回家的外公,兩個人坐在沙發上,聊天、刷手機。看著兩位老人的笑顏,我心里涌出無限的幸福。
我的身體,只有我知道。唯有愛護,才會長壽。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