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周六去婆婆家,不經意間聽到我家的老狗在廁所旁邊的狗棚里哀叫。我隨口問了一句:“這狗叫什么?”婆婆說:“它老了,不吃食物了,不知道活到哪一天就死了。”
中午吃過飯,我讓兒子拿著吃剩的雞肉、雞骨頭給狗送去。兒子回來說:“狗不吃東西了,它的牙都掉光了,吃不下了。”我又讓兒子掰一小塊軟軟的饅頭送去,希望它能吃一點。兒子回來無奈地說:“還是不吃,只是趴在那里哀叫。”“怕是快死了。狗的壽命只有十來年,這只狗活了十多年了吧。”我在廚房一邊刷碗一邊與婆婆說。“死了就埋了它。”婆婆隨口說。老公在院子里氣得大吼:“給一萬塊錢也不能賣,死了就把它埋在地下。”他沒有聽清婆婆的話,誤以為婆婆要把死狗賣掉呢。婆婆連忙說:“你聽錯了,我也是說要把它埋了。”
第二天早上,我一覺醒來,忽然又想起了那只狗,耳邊又回響起它哀哀的叫聲,禁不住心里一陣發酸,忽然想到要拯救它。心想:也許它是病了,我們吃過飯,開車去婆婆家,把它送到獸醫院治病,也許能治好呢。我立刻起了床,匆匆刷洗、做飯,吃過飯,我們一家四口開著車又去了婆婆家。
剛進門,兒子女兒就直奔廁所旁邊的狗棚,一看老狗不見了,只有一只滿月不久的小狗在那睡覺呢。他們連忙喊:“奶奶、爺爺,老狗呢?”“早上起來一看,它已經死了,被你爺爺埋在那棵楊樹下面了。”婆婆說。女兒傷心地責怪爺爺:“你怎么這么快就把它埋了呢?”爺爺說:“死了,就得埋呀,天氣這么熱,放那兒會生蠅子的。”
我后悔地說:“昨天去廁所時,我只匆匆地看了它一眼,沒有仔細審視它,更后悔沒有用手機為它拍幾張照片留個紀念。”話一出口,女兒、兒子更傷心了,都十分后悔昨天對狗關心不夠。女兒傷心得直流淚,抱起那只小狗說:“奶奶,你要好好照顧這只小狗,它媽媽死了,它好可憐呀!”“會好好照顧它的,一定把它喂養大,你別傷心了。”婆婆安慰女兒說。
一時,我們一家人為這只死去的老狗心情郁悶、沉重。真是奇怪,老狗沒死時,我們都沒有想到這么多,它死去了,卻想到一件一件該做的事沒有做,心里不免增添許多的遺憾。也許,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擁有時不珍惜,一旦失去,想補救卻來不及。
這只狗是2012年初春出生的,當時我在農村一所小學教書,兒子正在上四年級。住學校里的一位老師養了一只巴巴狗,下了四只小狗,幾個老師都欣喜地去看,夸贊老狗的身子長得小,長相特別可愛,這四只小狗長大以后,也應該是這樣可愛的模樣,都說等小狗滿月了抱一只回家養,我也趁熱鬧要了一只渾身黃色的小狗。
那天傍晚放學,我騎著自行車,兒子坐在后座上抱著這只胖乎乎的小狗,我們興奮地回到了家。從此,這只小狗就成了我們家的一員,一日三餐,我們細心地喂養它。半年后,它長成了一只大狗,身子雖然小得像一只大貓那么大,但是很壯實,一身毛茸茸的黃毛油光發亮,一雙黑寶石似的大眼睛晶瑩閃光,一對柔軟的大耳朵耷拉著,胖乎乎的圓形頭,十分可愛。
記得那時,每次放學或者星期天,兒子都在院子里往遠處拋一個黑色的鵝蛋大小的皮球,小狗就飛奔過去,用嘴銜住球跑回兒子的身旁,從嘴里吐出皮球,兒子又拾起皮球向遠處拋去,小狗又飛奔過去,用嘴銜回。如此往返地拋球、銜球,兒子與小狗玩得十分愉快。我們去學校,小狗就在家里等著我們,放學回到家,小狗就十分歡喜地跑過來迎接我們,搖著尾巴,用身子蹭我們的腿,與我們非常親密。
2014年,我調到鎮上教書,我們一家人搬到了鎮上商品房里居住,這只小狗只有寄居在婆婆家里。三月半載的我們回婆婆家一次,這小狗總能認出我們來,見了我們搖著尾巴,抬著頭,兩眼親熱地望著我們,時而用身子蹭我們的腿,我們也疼愛地撫摸一下它光滑的身子,愛撫地拍一拍它的圓腦袋。女兒是2013年出生的,她雖然不知這只小狗的來歷,但每次去奶奶家,也總是與哥哥一起高興地逗小狗玩耍。
其實,生老病死皆是自然規律,誰也奈何不了。有的生命出生不久就夭折了,有的半途喪命,能像這只老狗一樣壽終正寢的,實屬萬幸。想到這些,也就釋懷了。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