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八月一日,對于每一位軍人或曾經有過軍旅生涯的人來說,都是刻骨銘心,終身難忘的日子。我雖只有短暫的13年軍齡,可綠軍帽上的紅五星徽章就像一座無形的精神燈塔,照耀我人生前行的路。
記得1965年初夏,本村的遠房大姐張恩梅初中畢業,經人介紹嫁給鄰村一位遠在西藏軍區服役的軍官吳德友。他文質彬彬,干練精神,著一身草綠色軍裝,綠軍帽上嵌著閃閃發光的五角星,領口綴釘兩片鮮紅的領章,腳穿一雙草綠色軍鞋。他的到來,成為村里一道亮麗的風景。大姐把洗過的軍裝晾曬在兩棵榆樹間的繩索上,陣風掀開折疊的衣袂。第一次近距離接觸軍裝,大家既羨慕又好奇。幾個小伙伴躲在衣服縫隙間來回穿梭捉迷藏,臟兮兮的小手撫摸紅彤彤的領章,有的還把手伸進衣服口袋里摸來摸去。姐姐、媽媽看到我們鉆來竄去,一聲吼叫,嚇得我們屁滾尿流,可草綠色軍裝和鮮艷的領章帽徽卻在我幼小的心靈中刻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
1974年12月,我高中畢業,來到向往已久的軍營。1979年6月的一天,團政治處干部股長宋德金找我談話,讓我獨自執行一項特殊任務。我第一次從山西襄汾縣長途跋涉數千里,前往江西省宜黃縣執行外調任務。在南昌市火車站中轉時,“八一起義”的硝煙似乎彌漫在眼前,沒有猶豫,我一頭扎進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映入眼簾的手槍步槍,草鞋綁帶,一盞盞油燈,一把把匕首,被槍林彈雨擊穿、沾滿鮮血污漬的長衫短褲,仿佛把我卷進波濤洶涌的歷史洪流。刀光劍影中我似乎聽到了英雄的吶喊,聞到了英雄的氣息。
有人說,興趣是如影相隨的無形導師。其后,我曾有機會領略井岡山的星星之火;登上南湖紅船端詳凝視;在一大會址、遵義會議舊址瞻仰憑吊;站在六盤山上,走進延安窯洞……有幸在這些血與火的煙塵中接受熏陶,從而激發了“不忘初心跟黨走,一心向黨奔未來”的凌云壯志。六十多年來,無論是在部隊還是轉業到地方,但凡出差學習考察或旅游,每到一地,對那些影響中國革命進程和發展的重大歷史遺址,我都會抽出時間仔細觀瞻。看圖片實物,觀影像實況,聽講解員聲情并茂的解說,有疑問弄不清的,就現場咨詢,不留遺憾,感受革命之艱,品味真理之甘。
軍旗飄揚,軍歌嘹亮。正是軍旅大熔爐的鍛造和淬煉,“為共產主義奮斗終生”的理想深深銘刻在我的心中,矢志不渝、堅定如磐。2007年6月,我帶隊參加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在新疆伊寧召開的“全國幸福工程項目管理現場經驗交流會”,在考察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四師的團場和基層連隊“幸福工程項目”點時,看到戍邊務農的貧困母親因幸福工程項目的資助,原來貧窮的家境正在逐步改觀,我們一行7人深受感動。在我的提議下,每人捐款100元。我們的善舉,立即在大會上引發了“多米諾骨牌效應”,100多名與會代表紛紛伸出援助之手,以自己的綿薄之力支持兵團的幸福工程項目發展,讓更多的貧困母親擺脫貧困,過上幸福生活。
作為一名已經退休多年的中共黨員、退役軍人,我沒有忘記生命時光里的那段精華,我將一以貫之地把個人之小我融入社會之大我,時常叩問初心,守護初心,堅守軍人內心的那份純潔,昂首挺立在新時代的征程上。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