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30多年前,我那時候十八九歲,由于父親去世,我接替父親回家種田。那時候我們村里人把最有錢的人家叫萬元戶,真正的萬元戶在當時的農村幾乎沒有,僅僅是有錢人的統稱。
由于給父親治病和料理喪事等原因,我們家欠了一萬余元外債。分家時,母親拿出債單,我們兄弟都被嚇傻了,感覺自己的一輩子徹底完蛋,可想而知,那時內心的壓力有多大。
分家后,我的兩個弟弟去了常州,在窯廠做磚瓦,他們都只有十幾歲,我留在家里種田,我們家有10畝田地,這些田我后來侍弄了20多年,從一開始時常欠產,到后來年年豐產、高產,我和土地產生了深厚的情感,它們也給我帶來很多實惠。
剛剛當家的那一年,已經有很多人向我催債了,他們生怕我家再有個什么閃失,那些債務會不會打了水漂?
在忙完農田事務后,我騎著自行車去了趟縣城,著手找點事情做做,那時候打工也很難,找工作的人比要用工的人多得多。轉了一天,也沒一點頭緒,回家的時候,路過廬江南門市場,發現蘋果不貴,整箱購買只要四角一斤。我買回兩筐,又用五角錢買了一把彈簧秤,打算嘗試一下賣蘋果的生意。
回家后我在自行車的后架上固定好兩根木條,掛好筐子,蘋果放在筐子里,推著自行車就出門了。第一次我不敢在附近農村賣蘋果,騎了四五里路,感覺離家漸漸遠了,我大聲叫賣:蘋果啊,又甜又香的大蘋果。
我四角錢批發來的,五角、六角賣出去,一斤能賺個一兩毛,居然生意做得還很順利,第一天沒用到兩個小時,走了四五個村莊就把兩筐蘋果賣光了,凈利潤有6元多錢。要知道6元錢在當時,是一個瓦工上門干活一天的收入,我只用了兩個小時就搞定一天工作的工資。
初次嘗試就讓我嘗到甜頭,我決心做好賣蘋果的小商人——沒有投資,卻天天有賺。以后的每天上午我去廬江城里批發兩筐蘋果,下午就去我周圍的村莊叫賣,時間久了手里的小錢也漸漸寬裕起來,我就著手一點一點地還債,原先催債的人仿佛看到希望,也不像先前那樣催得緊了。
我賣蘋果,用的是彈簧秤,不但不扣斤少兩,使用久了,彈簧拉力不準,往往還讓客戶省下一筆。我當日進貨當日賣,蘋果的成色好,客戶喜歡,久而久之,我就賣成了口碑。有人效仿我賣蘋果,也沒有我的生意好,“賣蘋果的”就成了我的綽號。
我賣蘋果,結識了輪窯廠的窯工,他們吃到我的蘋果,感覺又便宜口感又好,當他們問到我一天能賺多少錢時,我說:“運氣好的話,一天能賺到六七塊吧。”通過我們的交談,我才知道一個窯工拉車進窯,干一天時間,累是累點,能掙到24元,不禁心動。
不過那時候,窯廠工人招聘進去都是先交500元押金的,我哪有這個錢?好工作不是人人都可以擁有,我以后就經常給窯廠送蘋果,窯廠工人干活歇息時,有我的蘋果充饑,快感不亞于吃到雪糕的冰涼。在他們吃蘋果的空當,我有時候也給他們送個一車、兩車磚坯進窯,慢慢就熟絡了這個工作。
工友們就去和廠長說情,讓我也來窯廠,押金從工資里先扣,這樣我就放手干起了窯工,一干就是三年,還清了家里的欠債。
在窯廠工作的那段時間,雖然很累,也會有空閑,我利用空閑閱讀和寫作,偶爾也有作品上報,漸漸積累,發表也多起來,知道我的人也漸漸多起來。在卑微的崗位上收獲不一樣的成績,羨慕的眼光就會增多,我又被鄉中聘去當代課老師,起初的那些年,經常有家長見到我,會大吃一驚地問我,是不是賣蘋果的?我都回以憨憨一笑。
賣蘋果的往事過去30多年了,每每回憶起來卻很甜,感覺那些都是人生不可缺少的財富。每一次挫折都會帶來機遇,不管你的處境有多差,只要沒有放棄追求,都會有柳暗花明的一天,我就是從卑微里看到了希望之光,走出了霧霾。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