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孫子十歲,虎頭虎腦,身體壯實如牛,他好像是個“做田料”,特別喜歡農耕。看我干活,看得“走火入魔”;見我種瓜,結出許多大家伙,他“也傍桑陰學種瓜”。
一天放學回家,他扛出釘耙,我躲在牛舍墻角偷窺,看他搞什么名堂。只見他在荒岡上哼哼哈哈地舉起釘耙開荒,開一個圓形地塊,打碎土,壅成一個土墩墩,在土墩墩中央刨個小坑。后來幾天,他發動幾個土娃每天撅屁股對里面屙屎撒尿,當做底肥。有一天,他在我裝種子的兩個布袋里,取出南瓜籽和冬瓜籽。我沒阻攔,愛勞動這是好事,將來當個新型農民也不錯。他把種子種下去之后,一日三望,扒心扒肺地盼瓜苗出土。多日不見動靜,他悄悄去了我的瓜地,發現我的瓜秧不但生出來了,而且搖曳多姿,蓬勃興旺。
沒想到他居然當“小偷”,偷我的瓜秧,南瓜、冬瓜各挖六株。我火沖天靈蓋,因為我的瓜秧都是每埯間苗后留下來的一棵獨苗,“一個蘿卜一個坑”。我訓他,他如實告訴我他的種瓜經過和后來慘狀。他在堆積的糞便上蓋了一層薄土,然后直接將南瓜籽和冬瓜籽插在上面。當發現我的瓜秧已經長得像模像樣,而他的瓜墩還是“黃土高坡”時,他急了,忍著臟扒開土,取出幾顆一捻,皆成膛土。我還要兇他,他奶奶為他“擋駕”,而且表揚他愛學習,愛勞動,愛實踐。她幫孫子分析失敗原因:“瓜籽不能直接插在屎上,因為屎發酵燒勁大,瓜籽被燒爛了。”孫子抓耳撓腮,后悔醒悟。
孫子移栽的瓜秧成活率超棒,百分之百,長勢也好。他好像在暗暗較勁,迫使我到時刮目相看,并為當初發火后悔。
孫子對瓜秧用心至極,天天澆水,間或施肥。他把瓜秧慣成妙齡少女一樣的嬌嫩,莖葉鮮妍,油綠可人。幾十天過后,孫子的瓜秧攀藤開花打紐了,他懷有來日可期的沖動,常常掛在嘴上炫耀。我也看過,長勢確實喜人,一朵朵南瓜花、冬瓜花,宛若一把把嬌黃的小喇叭;嫩嫩、粉粉的花蕊,散發著淡淡、脈脈的清香,勾引蜂蝶無限情。南瓜紐圓滾滾光滑滑的,冬瓜紐瘦筋筋毛茸茸的。他經常領著土娃參觀,陶醉在夸贊之中。他還允諾,吃瓜時有他們份,目的就是誘惑土娃們在他的小糞窖里繼續積肥。肥水不流外人田,土娃們也樂意奉獻。
一夜春雨過后,孫子從瓜墩回來,一臉頹喪。我發現不對勁,問他,他眼里噙著淚,不答,問急了,只說一個“瓜”字。我與他奶奶知道原因了,去瓜墩看,一個個肥嘟嘟、水靈靈的瓜紐與瓜蒂齊刷刷分開,凄然躺在瓜莖、瓜葉旁。
孫子凄慘地說:“經常給瓜上糞,好好地怎么說掉就掉了呢?”他胡猜可能是哪個促狹鬼使的壞。奶奶教訓他,不許隨便冤枉人,還用農諺幫他解癥結:“是瓜不用屎來澆。所有的瓜,在打紐時,最忌追肥,一追就把瓜紐沖掉了。”他瞪大眼睛,一副驚詫和無奈的表情。
第二年春,有了前車之鑒,孫子在瓜墩里施足了凼肥,上面覆了一層厚土,然后將南瓜籽和冬瓜籽插在土上。這回,瓜秧出土順利,像一個個小天使,水汪汪的綠,水靈靈的嫩。打紐時,他忍著不追肥。一段時間,連綿春雨淅淅瀝瀝,每一滴都敲在孫子的心上,他惴惴不安地盯著看,生怕禍不單行。終于,出現了好景況:胎花像嬰兒臍帶一樣自然脫落,瓜紐濕濕漉漉、結結實實地長在瓜藤上。雨停后,瓜紐也沒掉,而且越長越大,他暗自慶幸。
孫子還從我那里學來經驗,對瓜們實施“計劃生育”,剪掉支支蔓蔓,只留對稱的兩條藤,結兩個大大的瓜,不許超生濫生瘦筋筋的老鼠蛋。
瓜熟了。南瓜由青變黃,像一座座磨盤擺在重重疊疊的綠葉中;冬瓜由藏青變成淡青,表皮上了一層薄粉,宛若一尊尊碌碡橫在稀稀疏疏的莖葉間。
孫子這回驕傲了,那模樣,好像自己是耕種五谷的小神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