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住在一樓的好處就是擁有一個十幾平米的小院。院內栽花種草,賞心悅目;院外點瓜撒豆,滋潤味蕾。舒心養胃,一舉多得。
開春后,我在院外墻角處埋下一些絲瓜籽,不久,那些籽兒仿佛表演般地全部破土而出。初生的絲瓜秧水生生的,嫩碧碧的,我真擔心一陣風一陣雨,就會將它們生命的念想擊碎。可是,我的忐忑是多余的,它們見風就長,遇雨便盛。那彎彎的柔軟卷須極像偵察兵,到處尋覓、發現一切可以攀附的物件。很快,絲瓜力所能及地占領院墻上充滿陽光的高地,葉綠花濃,隨風搖曳。爬滿外墻的絲瓜,將外墻裹得嚴嚴實實,又翻越圍墻沿著內墻垂下一道綠色的瀑布。在碧波蕩漾的綠葉中,不時有若干朵黃色的小花在探頭探腦,似乎向你撲過來。
黃花,綠葉,柔藤,就是在磚墻上畫的一幅寫意畫,清新淡雅,搖曳出春光,搖蕩出我內心的喜悅。
絲瓜的生命力真是頑強,才只不過短短個把月時間,就染綠了墻,還結了不少絲瓜。早晚時,只要有時間,我都會站在墻外盯著它們看,看那微風中搖搖晃晃愈發嬌羞的黃色花朵;看那葉片和藤子交接處結出的似月牙像棒槌的絲瓜;看翠綠的墻面上那蹁蹁起舞的蜂蝶,還有在葉子上忙碌不停的螞蟻。嗅著嗅著,一股若有若無的淡香鉆進鼻孔,沁人心脾;看著看著,一陣涼意從我心頭滑過,暑熱頓消。
“左老師,你的絲瓜爬到我的小院里了。”鄰居汪老師手握兩根嫩綠的絲瓜推開院門大聲吆喝著。
“汪老師,絲瓜溜到你家院子里就是你的,不要客氣,盡管摘,盡管吃。”
“那謝謝咯。”王老師臉上掛著微笑客氣道。
家種的新鮮絲瓜可清炒,可做湯,清心爽口,消暑涼血,比起市場上買來的絲瓜味道好多了,一家人吃起來贊不絕口,幾天不吃就念叨起來。院墻上的絲瓜也懂事似的,長勢迅猛,隨吃隨摘,隨摘隨長,這里冒出一條,那里藏著一根,仿佛魔術師玩著魔術。
“遠親不如近鄰”,每天我都隨手摘一兩條絲瓜送給左鄰右舍,而鄰居們也不時地投桃報李,將他們家院子里生長的南瓜、冬瓜、豆角、扁豆送給我品嘗。吃著鄰居們送來的瓜菜,嘴里格外的香甜,心里特別的溫暖。我感謝爬過墻的絲瓜,它牽橋搭線,連接起這人世間樸實無華的鄰居情,同事誼。
想起小時候,在老家,母親是個種菜的好手。菜園里種的瓜菜如吃不完,她斷然不會拎到市場上叫賣,而是會揀一些品相好的吩咐我送給左右隔壁,回來時我往往也“半”載而歸,手上不是桃子,就是糖果,空手的時候不多見。
母親的舉動,給她贏來了好人緣,也給貧乏年代的我帶來些許的口惠,讓我懵懂感受到人間的溫情厚意,清湯寡水的日子因而生動起來,微妙復雜的人際關系因而明朗開來。
只要心存善念,我家院墻上年年都會綠成一道充滿情誼的風景。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