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人為什么一定要讀書?自古以來,許多哲人都給出了精辟的解答。孔子說,人只有學而知之,沒有生而知之,強調了后天學習的重要作用;馬克思說,哲學家和搬運夫之間的原始差別比家犬和獵犬之間的差別要小得多,他們之間的鴻溝是由分工造成的,說明了人的才能主要來源于后天的學習和實踐;著名學者楊絳先生說,現在年輕人的煩惱大多是因為讀書太少,想得太多,也是督促人們多讀書、讀好書。
古人說,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能夠改變人的容顏和氣質,也能打開人的胸襟和格局,提高人的思想境界,促進人的整體素質提升。有一句話說得好,你的氣質里,藏著你看過的書和走過的路。清代大文學家曹雪芹先生在其名篇《紅樓夢》中描繪的那些栩栩如生的紅樓女子,不僅有著清麗如水的面容,也有著自我獨特的靈氣和才氣,如果我們仔細加以欣賞品讀,就能從中感受到深邃的思想、精湛的藝術和永恒的魅力,增強對生活的深層次理解和熱愛,成為精神世界的富有者。
讀書,會讓生活錦上添花,處處充滿陽光。三國時吳主孫權勸說大將呂蒙讀書的故事家喻戶曉。據《資治通鑒》記載: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呂蒙在人們的傳統印象中只是一介武夫,后來接受了孫權的建議發奮讀書,成為赫赫有名的將領。不僅如此,他讀書采用“觀其大略”法,抓住書中的大綱,吸收書中的精華,勇于沖破教條主義的束縛,絕不像一些迂腐書生那樣,只知道在書中尋行數墨。
讀書,會讓人開闊眼界,陶冶情操,增長見識,啟迪智慧。古往今來,浩如煙海的書籍讓人目不暇接,讀一本好書其實就是和一位高尚的智者賢人對話交流,聆聽一位名師的精彩講解。我小時候看連環畫《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腦海中愛恨情結油然而生;看故事書《火燒赤壁》,對東漢末年的政治軍事斗爭有了初步知曉;看小說《岳飛傳》,對岳飛的精忠報國和大義凜然肅然起敬;看紅色經典長篇小說《紅巖》,倍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人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書籍的影響,就像在原始森林中自由暢快地呼吸新鮮空氣一樣,生活也變得充滿陽光。
著名學者、文學家林語堂先生曾經說過:“讀書沒有合宜的時間和地點。一個人有讀書的心境時,隨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讀書。”當我們讀到那些主人公具有美好品格的書籍,那些富有人文精神的書籍,便很容易在內心深處引起強烈震蕩。比如讀魯迅先生的書,會被魯迅先生那種“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赤子之心所深深打動;讀大詩人李白的詩,會被李白那種“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錚錚傲骨和不屈氣節所深刻影響;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會被主人公保爾那種在逆境中絕不向命運屈服的鋼鐵般的堅強意志所折服……所以,認真讀書能夠很好地祛除一個人內心的浮躁和淺陋,給人以慰藉和滋潤,讓一顆心在知識的海洋中漸漸明亮起來、豐盈起來、充實起來。
讀書也要“善讀”,要堅持勞逸結合,選擇那些積極健康、怡情養性的,有利于增長知識、開闊眼界的好書來讀,比如中國的四大古典名著,外國的《復活》《人間喜劇》《老人與海》等就值得深讀。“養心莫善寡欲,至樂無如讀書”,它向人們道出了讀書是人生快樂之源的樸素道理。讀書,讓人開始脫離了低級趣味,變得真正高雅睿智起來;讀書,使人類走出了蠻荒之地,進入一片無限廣闊而充滿生機和希望的田野;讀書,如同一葉扁舟,載著人從狹隘的地方滿懷希望地駛向成功的智慧彼岸……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