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小三子,是平日里我對好友沈萍的昵稱,因為她在家排行老三,而我在家排行老七,她叫我小七子,我叫她小三子。我們一直就這樣來稱呼彼此,從年輕到如今,幾十年來從未改變過。
我倆相識于1990年的9月份,那時我從老家隨先生剛調入合肥不久。當時我在單位的財務部上班,很快她因工作調整也來到了我所在的部門,我們共處一室很多年。也許是年齡相仿或性格相近的緣故吧,很快我們成為一對無話不談的好姐妹。因為在年齡上我略大于她,小三子常常以妹妹自居,我自然而然地充當起姐姐的角色。我在家是老幺,從小就希望自己能有個妹妹或弟弟,所以小三子這么一說,我便欣然接受了。按照她的話,幾十年來無論在生活還是在工作中,我都給了她不少的幫助和關懷。小三子是個重情重義之人,很多過往我都早已忘記,她依然還記得清清楚楚。
退休后,我倆見面少之又少,各自忙碌著。我考駕照,寫文章,滿世界地跑,開闊眼界,對小三子的生活未過多地關注。只知道她也在創業拼搏,開飯店,開工廠,事業干得風生水起,還把年邁的母親接到身邊盡孝心。雖然有時候一年半載才聯系一下,但我們姐倆的友情不會被時間和距離沖淡。先生的每次新書發布會,她從各種渠道得知后,都會一場不落地趕到現場,開始我以為她只是去捧個場。
我清楚地記得,2017年8月的一天,我突然接到小三子的電話,約我出去坐坐。感受到她的聲音中透著一份喜悅,我猜一定是大侄子要結婚,給我發請柬的,沒有多問,好姐妹也久未謀面了,所以我很期待。第二天,我們在約定的地方見面,只見時尚的她提著一個看似有點分量的紙袋子,其間,我幾次問是什么喜事,她一直在賣關子而不告訴我,只說咱姐倆好久不見先敘敘舊。我是個急性子,在我的再三追問下,她才起身提著袋子神秘地坐到我身旁,激動的心情難以掩飾,從袋子里拿出幾本新書。打眼一看,封面的作者:沈萍。我再次確認,是的,這本書確是她所寫。此刻的我,除了驚訝還是驚訝!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從未聽說過她在寫作呀?小三子說,這是自己花了三年多時間完成的書稿。我簡直驚呆了!知道她愛讀書,從小就有文學情結,但一聲不響地出版了一本書,保密工作做得真好啊。我由衷地向她祝賀,為閨蜜取得這樣的成績而高興和自豪。
我興奮地拿起眼前的這本《學會保護自己》讀起來。序言里介紹道,為了讓更多人接受安全隱患防范知識,作者獨具匠心,每一篇以朗朗上口的原創歌謠開篇,通俗易懂,是一本既專業又實用的讀物。借用書中的一句話:“一種情懷,來自對安全問題的深入思考;一份責任,包含著多年的經驗積累;一首歌謠,設身處地地為老百姓創作才能被牢記。”這是一本很好的科普宣傳書。了不起的小三子!此后,小三子的文章,一篇接一篇,出現在讀者面前,出現在我的視野里。
2020年初,新冠暴發,為了防止疫情擴散,響應國家號召,大家都宅在家里,那段時間里,小三子更是寫了不少文章。她的一篇《因禍得福的口罩文化》,記錄了非常時期的生活狀態,引起了大家的共鳴和好評。還有一篇《我的朋友——小七子》發表后,轉發到朋友圈,熟悉我的微友也是對其贊不絕口。
時隔三年,小三子約我見面,原來她又創作了一部長篇小說《適路子》,再一次讓我驚喜不已。小三子自信地說,這是一本非常好看的小說,故事性很強。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打開電子版書稿,一字一句閱讀起來。我用了一天的時間,破例沒有午休,差不多是一口氣看完的。正如小三子所言,小說的故事性很強,書中的主人公圣慧和她的朋友們,就像一群生活在我們身邊的鄰友一樣,是那樣的可愛、真實,吸引著我一步步地走進他們的生活。小說的故事是從20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的,講述了16歲的花季少女圣慧,她所經歷的純真甜蜜的初戀和痛苦的失戀、高考落榜和復讀后金榜題名,以及工作后的種種變故等,字里行間流露著純樸、真摯、勵志而又打動人心的意蘊。也許因為我們是同時代的人,我閱讀后產生了不少的共鳴——原來小三子是一個很會講故事也很有故事的作家呀,簡直令我刮目相看呢!
小三子的這部長篇小說,通篇溫情生動、扣人心弦、引人入勝,很能抓住讀者的眼球,讓我感覺太棒了!
小三子就像書中的圣慧,不光外柔內剛、行俠仗義、有追求、有理想,更惠中秀外,是朋友圈公認的美才女。現在她又開始展示自己的文學才華,這還了得?不寫則已,一寫驚人。雖然她是文學道路上的新兵,但我堅信有夢想并為之勤奮努力的小三子,日后定然還會有大動作。
作為幾十年的好姐妹,我衷心祝賀小三子的大作出版面世,并祝新書大賣!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