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少年春天是一幅畫,一幅永不褪色的畫,懸掛在記憶里。
春天來了,柳樹擺弄春風,樹葉如小鳥黃黃的小嘴鳴叫在春風里,我們也如放出籠子的小鳥撲騰在春光里。
田野里,我們挽著籃子挖野菜,薺菜、馬齒莧、地木耳、車前草……還有許多叫不出名字的,如星星樣點綴在大地上,也點亮我們的眼睛和心情,我們高興地把它們拎回家,也將春天的氣息和問候帶回家。我們邊挖野菜邊嘰嘰喳喳,像春天的鳥落在田野里。挖好野菜我們還不急著回家,在田野里追逐、打鬧,將春天的心情盡情釋放。做游戲,丟手絹、躲貓貓,或者摘花,女孩子把花簪在發上,讓自己也成為一朵流動的花;男孩子則把花帶回家,讓家里也充滿花的芳香。晚上家里餐桌上野菜的清香會讓大家胃口大開,有時拿野菜做餡,那種馃香至今讓我吞咽口水。
大人開始耕田蒔秧了,雖然我們幫不上什么忙,但送飯送水還是可以的,甚至可以幫他們撒秧。嫩嫩的秧苗扎成一把把,我們也傾身拋撒,助一臂之力,順便還可看看春天的風景。這時各種鳥兒都出來了,它們宛如田野的歌手,爭相獻唱獻舞,那種天鵝樣的細長腿的白鳥是一道獨特風景,仙女般裊裊舞在空中。有些鳥宛如我們的玩伴,一點不懼人,遠遠近近地在我們周圍起落。我們還可逗著蝌蚪玩,如同黑色逗號的蝌蚪在水中漫游,我們用小手和它們親密,它們散開又圍攏;或者舀回家,養在盆里、瓶里,細細觀察。
我們開始制作風箏了。春風拂面,我們飛翔的夢也在萌動。一般就地取材,竹棍、鐵絲、塑料紙,線就偷割父親的魚線或者母親做鞋的水麻線。農村的天地廣闊,我們可盡情奔跑,從橋上、高坡或土崗,猛然沖下,風箏搖搖擺擺,竟也顫顫巍巍扶搖上天,在空中與鳥和白云同行;有的則是三搖四擺一頭栽在地上,如折翅的鳥,但我們不氣餒,一遍遍地試著把它們重新送上天;有的竟也復飛成功,有的雖然自此折戟,但我們也興奮,奔跑中童年的歡樂同笑聲一道釋放。當一只風箏上天,我們幾顆小腦袋會擠在一塊觀看,宛如看共同的飛翔夢涂抹在天空。
釣魚也是春天的樂事。竹竿、大頭針彎成的釣鉤,泡沫充當的魚浮,就在門前的河畔、溪岸或者山野的哪個石潭邊席地而坐,“斜風細雨不須歸”。那時魚特多,收獲總是令人欣喜,晚上就是魚肉飄香。釣餌就是地里挖的蚯蚓,不用撒窩料,魚兒盡管不大,都為一拃長短,但鮮嫩白亮,現在很難碰到那種魚了。釣魚讓我們如聽話的學生坐在岸邊,眼盯著浮漂,一有風吹草動,立馬神經繃緊,直到魚浮猛地下沉或上浮我們起竿,才神經松弛。青山綠水,綿綿春色,和我們一道組成了一幅春天的畫。
少年的春天還沒走遠,每當憶起,那個春天的卷軸又打開,場景是青枝綠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