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一個周末,雨后初晴,天氣很好,不算太熱,早早起床,收拾停當,開車去接老爸。今天我的任務只有一項:陪老爸釣魚。
老爸一生愛好不多,平時除了養養花,就是喜歡去釣魚。這個愛好,好像是老爸轉業回家鄉之后才有的。相對于二十多年規律嚴謹的部隊生活,地方的工作和生活都讓老爸有些不太適應。閑暇之時,老爸就喜歡上了釣魚,除了滿足個人愛好,釣魚帶給我們最直接的實惠,就是讓并不富裕的家庭常常獲得打牙祭的機會。每次釣魚回來,看著網里鮮活的魚兒,媽媽總會滿臉歡喜地忙活著清理魚,或燒或蒸或腌。有性子長的鯽魚,媽媽也會視情況放入水桶中養起來,留著作我們下一頓的美食。有時,我也會在邊上,看媽媽動作嫻熟地把魚剪開,清理出魚的內臟。每個魚肚子里都會有一個白色的魚鰾,媽媽把它扔到地上,讓我去踩,聽它發出“呯”的一聲響,似乎童年的時光就這么簡單而快樂。
長大一些后,父親釣魚的時候便開始帶上了我。作為老爸唯一的貼心小棉襖,我也成了老爸釣魚時最得力的小幫手。記得初三時的我,已經有1米65的個頭了,可老爸還把我當成小丫頭一樣,讓我坐在自行車前面的橫梁上,一邊騎一邊還不停地說“頭往下低點,遮我看路啦”,一路風馳電掣而過,留下父女倆開心的笑聲。雖然對釣魚并沒太多興趣,但長期隨著釣魚迷老爸走塘穿河,耳濡目染,對于釣魚的流程也算是熟能生巧。興趣來了,我也會甩上兩桿子,釣幾條魚上來,證明一下老爸的調教卓有成效,俗話說虎父無犬女啊。只是在漸漸長大的日子里,忙著自己的工作、家庭和學業,已很少陪老爸釣魚了,記憶中最近的一次也有三四年了。
老爸退休后,沒事就和幾個朋友一起,或是一個人騎著車,到野外釣魚。只是過了七十歲后,人明顯衰老了許多,這兩年也不放心他一個人外出,于是趁著天氣好,陪他一起去過過癮。
老爸早已準備妥當,各種裝備,滿滿的一大包。父女二人,徑直向目的地進發。朋友在離縣城不遠處尋了一個池塘。池塘不大。有經驗的老爸繞塘四周轉了一圈后,便判定這塘里以哪種魚居多,并迅速選定兩處位置,準備撒餌。這時,老爸打開他的裝備包,雖然近年外出不多,但老爸的裝備可一樣不少,釣不同魚的各種餌料、不同型號的魚線、網兜、小凳子、遮陽傘樣樣具備。看老爸拿出遮陽傘插好,放好小凳子,就開始熟練地穿線、上餌,我似乎又看到了許多年前帶我去釣魚的老爸。
老爸專注地盯著水面,一副老翁坐定的姿勢。我蹲在老爸旁邊,看了一會,便不耐煩了,來回地走動,一會去倒杯水喝,一會又去拽上兩朵花。老爸無奈地說我還像小時候那樣沒長性,魚都給我嚇跑了。在他的眼中,也許我還是沒長大的孩子吧。水面波瀾不驚,只是偶爾也會有一兩條小魚跳出,蕩起一圈圈的漣漪。過了許久,露在水面的魚浮開始下沉,幾秒鐘之后又浮了上來,這就是釣魚人俗稱的“送浮”,表明可能會有魚兒上鉤或是游過。到底是不是上鉤了,還不能完全確定,因為魚兒其實是很聰明的,它也要試探幾下,確定沒危險了才會放心地吃餌。來回幾次,老爸屏聲斂氣,待浮子全部隱入水中,魚線垂直下沉的時候,老爸使勁把魚桿往上一拉,一條亮白耀眼的魚兒便歡蹦亂跳地躍出了水面。老爸提著魚桿將魚拎到岸邊,魚兒掉落到草地上,我眼疾手快地一把按住,扔進放在池塘邊的網兜里,父女倆配合得相當默契。哈哈,終于開張啦,接著,又有第二條、第三條魚陸續上鉤。
別人都說釣魚是個體力活,一點也不錯,不停地拉鉤、換餌,又加上不時會有魚上鉤了卻跑掉的懊惱,即使我在旁邊只是負責捉魚進兜,兩個多小時,也是覺得有些累了。可老爸意猶未盡,一點也不顯疲倦之態,還把小凳子讓給我坐。臨近中午,陽光已有些灼熱了,我和老爸決定鳴金收兵。一上午的時間,收獲不算太大,只釣得幾條鯽魚,一條鯉魚。可看著老爸笑呵呵的樣子,一點沒有遺憾和沮喪。幫老爸收拾裝備的時候,我忽然覺得,老爸也許在乎的不是釣魚這件事,而是一種陪伴,是父女倆在一起的這段短暫而快樂的時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