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那年的合肥真美??!波光粼粼的逍遙津,倒映著城市,連通著江海,將歷史滄桑、時代風云,都匯在一眼明眸中。東西貫通的淮河路,一邊是李府的苔痕,一邊是明教寺的鱗瓦。我徜徉的腳步踏在李鴻章的鞋印上,聽到了曹操在點將臺上響徹千年的呼聲。而今三國的弓弩早已在佛禪的點化中歸于平靜,一城的生活卻依舊張弛有度地進行著。從來沒有哪一條街,能像淮河路這般把生活、歷史、宗教都攬入懷抱,既關聯著煙火,又保留著歷史,更參悟著人生。打開明清留下的合肥城市圖,可見當年的合肥城市布局延續至今,并以淮河路為中心不斷向外擴大?;春勇罚抢虾戏实乃?,也是合肥的心臟。以此為起點,就能將合肥的過去與未來勾連起來。
這個人絮絮叨叨地向我講述,好像要把合肥的水土種入我體內才罷休。那是2013年秋。如今八年過去了,我體內的河流與合肥的水文日益融合,我也深深愛上了這座城市。我像一棵被講述者移植到合肥的樹,慢慢長出根須、枝葉、果實。換句話說,這個講述者,后來成了我丈夫,并把我接到了合肥定居。在合肥定居的歲月,我們經常一起在大街小巷晃蕩,看日光從行道樹葉間漏下的星點,聽樹梢上周匝的鳥鳴,望樹旁赫然林立的高樓。漸漸地,我們在行走中見證了合肥的發展,以及彼此的成長。
如今的合肥,是國家的科技中心城市之一,中國的“硅谷”,地位舉足輕重。這離不開國家的戰略部署,也離不開合肥人的努力,以及以中國科大為中心的科研團隊的奮斗。也正因此,我丈夫來到了合肥,并留在了科大,和這個城市的人一起,奔跑在高精尖的科研賽道上。這些年,科大和合肥的科研成果名震中外,量子通信、人工智能、醫藥衛生等領域,皆有了不起的突破。前不久,由科大研發的磁強計也隨“天問一號”踏上了火星。毫不夸張地說,這座城市日新月異,科技創新是其中最奪目的光。
我愛的人,也在合肥之光中成長為一名科研工作者,一個更好的人。對此,我十分感激。盡管他因科研繁忙,陪我的時間越來越少。我在這片土地上,越來越強烈地感知到一股力量,堅韌,鮮活。這力量叫創新,叫精益求精。為了使這股力量更強大,科大人和合肥人一起,廢寢忘食,挑燈夜戰,不知疲倦。他們中的不少人,形體越來越消瘦,目光卻越來越有神。正是這樣的一群人,讓合肥的科技之光越來越耀眼,合肥的精神文化越來越豐厚。
合肥不僅是一座有歷史文化和科技創新的城市,還是一座有山湖勝境、田園風光的城市。它的東南是中國第五大淡水湖巢湖,西北是以水質優良著稱的董鋪水庫,西南是佛教名山紫蓬山,東北是號稱“天然氧吧”的岱山湖。可以說,合肥城是由青山秀水環抱而出的。而在城區與山水的過渡地帶,錯落有致地點綴著一些雅致靜謐的小鎮。例如,中廟鎮、三河鎮、六家畈、銘傳鄉、長臨河鎮等等。這些小鎮,古塔聳立,深宅疏闊,佳木森森,既有可供登臨憑吊的古跡,也有小橋流水人家的別趣。漫步其間,有歲月的悠古,人間的爛漫。
這個秋天,我有幸參加合肥作協的“長三角重點城市作家看合肥”活動,身臨古鎮的秘境,竟有“不辭長作合肥人”之感。
大潛山下的劉老圩,是淮軍名將、臺灣第一任巡撫、臺灣“近代化之父”劉銘傳的故居。圩在我的家鄉指集市,在合肥指保護村鎮的軍事屏障。劉老圩,是軍事天才劉銘傳休閑雅居和軍事防御思想的結晶。它的外圍,是一道苔痕斑駁的青磚墻,墻中設計有槍孔和炮臺,墻外是護圩河,墻內是宅院。院中的最高建筑,是一座用于防、戰的鋼叉樓。百余年時光倏忽遠去,這些建筑已擋不住先進的武器,宅中的古木卻已成材,蒼蒼然傲視挺立,像戰士,也像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賢者。劉銘傳閑居老圩之時,是他一生中最失意的時光,但他在家宅湖中小島上建的讀書樓表明,他沒有忘記救國圖強的志向。他將族中子弟悉數送到島上的讀書樓,既學習國學,也研習洋務和西學。正因此,本為農戶出身的劉家,在劉銘傳之后屢出人才,于多領域為祖國做出了貢獻。劉銘傳的愛國精神,也為其家族和合肥人繼承。合肥的許多居民小區,立有劉銘傳的雕像,正是薪火相傳的明證。
最愛湖畔中廟鎮,不僅因為鮮美的魚蝦,還因為它的活力。站在中廟鎮的鳳凰磯上,八百里巢湖煙波浩渺,可謂“氣吞吳楚,影動星河”。時空浩渺之感,隨萬千秋水涌入心頭。這里,鷗鷺翱翔,野鴨鳧水,鷸鶴銜魚,水獺沉思,黃鼬戲鼠……四野皆是生機勃勃的氣息!每時每刻,生命的繁殖在進行,生命的萌動在進行,生命的共鳴在進行……不得不說,合肥人從未被大自然拋棄,四時流動的水把生命的流轉帶回了人間。
跟隨鳥聲的指引,我們又游覽了湖畔的濕地和森林公園??拼笊锵档呐笥言嬖V我,合肥的鳥類有一百二十多種,并教我以羽毛和聲音來識別鳥類。于是,我一路留心觀察。我認出來了,烏鶇,喜鵲,麻雀,綠頭鴨,長嘴鷸,藍花鵲,黃鶯,灰鹮……果真種類繁多!它們散布在天空、樹枝、大地上,嘰嘰啾啾,在歌唱,在求偶,在育雛……合肥作家洪放說:“合肥在建設綠脈,環湖恢復濕地和森林,城中沿河打造植物長廊。目標是讓城里城外的合肥人,早晨都能在鳥聲中醒來。”在鳥聲中醒來,多么有詩意!噫,合肥人不但懂得創新,還懂得在草木的拔節中、水波的漣漪里,沉淀生命的力量。
合肥,它就是這樣的一座城。這座城中,人、水土、草木、鳥獸,都在進行著“創造”。因為這些“創造”,我在這座城市生活,就是在知識的海洋里、宇宙的微光中、草木萌發鳥獸歡歌處,感受生命的浩瀚。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