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在我插隊的第二年,生產隊給我分了兩塊自留地。一塊離生產隊住地很近,其面積卻很小,只有3平米多,這塊地之前是一位五保戶——八十多歲孤寡老人的自留地,他走后分給了我。還有一塊地面積比較大,有二分地,靠近河邊。
我想,這兩塊地既然分給了我,就不能讓它荒在那里;這是生產隊關心下放知青的具體體現,我不能辜負生產隊對我的關心,更不能浪費土地資源。至于在這兩塊地上種點什么?對于我這個從沒種過地的人來說,一時還真想不好。想不好,我就咨詢現成的老師——社員。他們告訴我,根據你的情況,小地塊種黃豆,大地塊種山芋省工、省事。
確定小地塊種黃豆,大地塊種山芋后,我選擇由易到難,先種小地塊,再種大地塊。于是,我從社員家借來鐵鍬給小地塊翻土。由于小地塊是熟土,很容易翻好,我再將松土打好一個一個淺窩,在淺窩里撒上在菜市場買來的黃豆種,再覆一層淺土,大功告成。有社員路過跟我說,“這塊地不需要上肥,黃大爺在世時肥都上足了。”此后,我鋤了兩次草,豆子長得特別好。收獲時,豆粒又大又飽滿。
大地塊說種山芋,對我來說還真不容易。這塊地面積又大地上又長了很多盤根草,怎么辦?我只好求助生產隊長,隊長叫一位老農幫助我。為了感謝那位老農,我花二毛二分錢,買了一包光明牌香煙給他。他扛著犁,牽來生產隊的耕牛幫我犁地。地犁好了,剩下的去草、敲土、做山芋壟的活,只得我去完成,再讓社員幫忙就不像話了。這些活做完,把我累得腰都直不起來,渾身像散了架。
那位老農臨走時叮囑我,“把山芋壟做好后,等哪天下雨,栽上山芋苗,容易活。”
一天,天下起了小雨。我到菜市場買了兩塊錢山芋藤,順便問了一下菜農剪山芋苗的方法,回家便按照菜農教的方法,用剪刀將山芋藤一節節剪好,穿好雨衣,到大地塊栽山芋苗。
幾天后,我到大地塊察看山芋苗成活情況,還都成活了。
山芋苗開始生長,地里的草也在生長,且越長越多越長越快。我想,地里的草必須盡快鋤掉,否則,影響山芋苗的生長。于是,我從社員家借一柄鋤頭,開始一壟一壟地鋤草。
過了一段時間,草又長起來了,又到了鋤草的時候。這時,天氣已經很熱了。剛好在另一個生產隊插隊的同學,路過我這塊自留地,他看我在鋤草,累得滿頭大汗,二話不說,幫我鋤起草來。在同學的幫助下,很快就把山芋地里的草鋤完了。
時光很快到了山芋收獲的季節,令我沒想到的是,二分地只收獲百把斤山芋,與其他社員地里收獲的山芋相比,差得太遠了。
我的兩塊自留地,一塊有底肥,一塊沒有底肥,其收獲的結果大相徑庭。由此,不禁讓我想起“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的俗語來。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