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安徽大學趙凱教授和省散文家協會主席郭博先生,希望我為徐沛君即將出版的散文集《大地之子這支歌》寫篇序言。于是,我開始瀏覽這本厚厚的書稿。可以說,認識徐沛君是從他的這近50篇散文開始的。
徐沛君的散文創作,應該是近幾年才凸顯起來的。他很勤奮,從文稿編排落款日期來看,有時幾乎是一天一篇。這得益于他在部隊時磨練出來的堅韌。1978年,年輕的徐沛君參軍入伍,先后畢業于南京軍區軍醫學校、南京中醫學院、安徽醫科大學和南京大學。在部隊期間曾任醫助、醫師、主治醫師、病房主任。1997年,他轉業到中國農業銀行合肥分行,主要負責分行機關和直管支行的黨建黨務工作。當時這個行的一把手黃深厚先生是我多年的好友,寫這篇短文時我曾向已調往上海的黃行長了解徐沛君的情況。黃行長的回答很有“官味”:為人熱情,工作認真,熱愛文學,詩作頗豐。講到熱愛文學時,黃行長加重了語氣,顯得有些興奮。我很理解,因為黃深厚先生雖然在農行領導崗位上工作,也很喜歡寫詩,并且發表了不少詩歌作品。我不知道這對上下級關系的詩友,到底是誰影響了誰?誰啟發帶動了誰?這不重要,重要的是黃深厚和徐沛君兩個人在詩歌創作道路上一直在攀登,而且都出了喜人的成果。
前不久,黃行長用微信發來了他在上海詩歌征文中獲獎的消息。徐沛君獲獎也不少。我關注的是他散文創作在近年的獲獎情況:2020年6月,徐沛君散文《家的變遷》獲得中國金融文聯“我和我的祖國”征文銀獎。同年8月,散文《向“安徽第一面黨旗”致敬》獲金融文學優秀獎。《遼東有奇峰,大美鳳凰山》喜獲一等獎。在全省農行系統征文比賽中,他的散文也多次奪魁。徐沛君已不再年輕,青春不可能再回來。這幾年,他把自己的青春留在了散文創作上了。
“斯文榮辱天注定,潛穎微光報春暉。”徐沛君覺得“東隅已失,桑榆未晚”,他加入了省散文家協會,積極參與協會的采風征文活動。前年吧,在省散文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宮開理先生組織的鳳陽采風活動中,我第一次見到徐沛君。只見他忙前忙后為大家服務,十分熱情周到。我問宮主席:“他是新來的吧?”宮主席回道:“哪里呀,老會員了。因為您很少參加散協活動,所以不認識。”去年和今年,我又幾次出席散協會議及采風,果然次次能見到他。他依然是滿面春風地跑前跑后,為主席們做一些輔助性工作。
如同他為人處事的熱情一樣,在這本散發著對生活,對愛情,對軍營,對親友,對社會無限熱情的散文集里,徐沛君是向上、向善、向美的。這本散文集分為五個部分,即山河多壯麗、人間真情在、工作真美麗、初心永不變、人生有感悟。從這5個系列的小標題來看,就可以看到徐沛君陽光、平實、自信的個性。我們面對的際遇、生活環境與方式是紛繁復雜的,人們的心靈風貌也展現出不同的面影。在這樣的時代,做一個散文家是幸運的,同時又是困難的。徐沛君認為:各種新的生活讓我們應接不暇,散文家必須要保持一種清晰的頭腦和立場。這就是自信!給自己自信,對社會自信,對未來自信。散文家要做新時代的交談者和未來時代的對話者。只有向這個方向努力,我們筆下的文字,才有可能成為穿越漫長時日擁有的精彩回響。徐沛君的文字沒有抱怨,沒有悲催,沒有失望無助。從開篇《毅行的魅力》到末篇《凄美的故事,偉大的舍棄》,在近50篇長長短短的字里行間,涌動的總是激情,總是春風,總是在為生活、為社會鼓與呼。
我注意到《生命高貴君莫負》《春之歌》《今年春節年味濃》等篇目,文字美,有正氣,陽光照人。我真想抄錄幾段供大家欣賞,又怕短文太長,還是讀者自己去品鑒吧。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文藝要塑造人心,作家首先要塑造自己。散文家概不能外。只有用博大、陽光的胸懷去擁抱時代,用深情的目光去觀察現實,用真誠的感情去體驗生活,用藝術的靈感去捕捉人間之美,我們才有可能寫出引導人們思考、引領風尚的好散文。縱觀徐沛君的散文,不能說篇篇都好,從語言提煉到謀篇布局,當然是有一些需要打磨的地方。徐沛君還需要繼續努力,付出更多的心血,才可以拿出扛鼎之作。辦法就是多讀書,練真功,勤業精業,增加更多的知識儲備,進一步提高學養、涵養、修養,才能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人生易老天難老”,自信筆墨入春潮。徐沛君一定能行。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