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一
梅花入詩極早。《詩經·秦風·終南》詩句:終南何有?有條有梅?!对娊洝ば⊙拧に脑隆吩娋洌荷接屑位?,侯栗侯梅。明代黃鳳池輯錄的《梅竹蘭菊四譜》,以梅為首。從此,梅、蘭、竹、菊被稱為“四君子”,世人常用“四君子”寓意高尚的品德和修為。而梅花因為特立不群,獨自在冬天綻放,成為堅韌不拔、不屈不撓和自強不息等精神品質的象征。其迎雪吐艷,凌寒飄香的特質,鼓勵了一代代中國人不畏艱險,奮勇開拓,并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和文化符號。文學藝術史上,梅詩、梅畫數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種花卉都望塵莫及。
二
沒想到有一天,竟然會對梅疑惑不解了。
兒時覺得梅就是紅梅,是革命者的象征?!懊坊g喜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紅梅贊》和《繡紅旗》一樣,成為校園文藝演出的經典節目。同學親戚街坊中,叫梅或紅梅的女孩子,做游戲排節目時,她們喜歡強調自己不能扮演壞人。
往肥西的三崗走走,就會感覺到農家的臘梅,香氣馥郁了村落,半透明的花瓣仿佛蠟琢玉雕。是啊,身邊就有很多人叫玉梅。
語文課老師曾讓我們收集含有梅的成語,稍一歸類,就有青梅竹馬、梅開五福、梅妻鶴子、鹽梅相成、望梅閣老、香藥脆梅、雪胎梅骨等等,很多,其中就有望梅止渴。這是什么梅呢?酸溜溜的零食,小兒口中物,不可能是一種精神化身的紅梅吧,這兩者太不搭了。這種聯想,仿佛都是對梅的褻瀆。
看《三國演義》,其中有“青梅煮酒論英雄”一章;還看到柜臺里的話梅糖,滿大街的酸梅湯,以及后來的話梅肉、梅脯等等,它們分別都是什么樣的食物呢?
三
潛山路中間的隔離帶比較寬闊,靠近斑馬線有兩棵來自肥西的梅花。疫情正緊的春天,我們應急部門堅守崗位,檢查和下沉社區,每天都要走過潛山路。二月份它們滿樹蓓蕾,一棵玫紅,一棵淡綠,漂亮極了。清明過后的某天下雨,下公交車后,看到那兩棵梅花長滿綠葉,樹下有許多被風吹落的果實。那是梅子嗎?我突然想,急切走近,對換上夏裝滿樹碧葉,有點陌生的梅樹仔細觀察。樹上許多青圓的果實,比杏子小,落到地下的許多已經微微泛黃。摘了幾個樹上的,又撿了幾個地下的,帶回單位洗了吃,發覺味道很像杏子。拍照發朋友圈和愛植物的群,有人說,這不就是大麥杏嘛。
向百度提問,梅子和梅花是一種植物嗎?在鍵盤上敲出這個問題時,“左手半夏右手花”回答說不是。說梅子別稱青梅,屬薔薇目,是果梅樹結的果,但是一般觀賞的梅花是另外幾種梅。果梅為薔薇科李屬梅植物,亦稱青梅、梅子、酸梅。原產中國,是亞熱帶特產果樹。
梅是薔薇科杏屬的落葉喬木,有時也指其果(梅子)或花(梅花)。
眼前的兩棵梅應該是“又紅又?!?,花與果俱佳,中看又中吃的。
希望自己也能去城市的周邊,買個院落,栽下一院花可賞、果可食的梅樹。
四
對梅的種植研究延續不斷。
據說,白梅果實黃白色,質粗,味酸,核大肉少,供制梅干用,成熟期在4月上、中旬。
青梅果實青色或青黃色,味酸或稍帶苦澀,品質中等,多數供制蜜餞用,成熟期為4月中下旬。
花梅果實紅色或紫紅色,質細脆而味稍酸,品質優良,供制陳皮梅、劈梅等,成熟期在5月上、中旬至6月。
梅為薔薇科喬木植物的果實,是我國的特產水果,除日本外,其他國家很少將梅作為果樹來栽培。
就在自以為了解了的時候,有人又在圈里曬出“青梅酒桂花蟹”。說酒是高度青稞酒,青梅是閨蜜家樹上摘來的,蟹是自己親自做的醉蟹,佐以桂花,卻也是自己釀造存放多年的老陳釀。梅子酒一大壇,快快約起。
呵呵,我只有贊美這富足的生活,層出不窮的創意。
梅花和梅子,終究讓我縈懷,若有閑暇還想一探究竟。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有獎征集新聞線索,可以是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一經采用將給予獎勵。
報料方式:新安晚報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聞“報料”欄目,視頻報料郵箱(baoliao@ahwang.cn),24小時新聞熱線:0551-62396200。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