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二月,漫步在上派濱河公園的林間小路上,心情舒緩。這里遠離街心公園的喧囂,人影稀少,安靜祥和。
夕陽映照在河面上,波光粼粼,岸邊的柳枝萌發了嫩芽,在微風中搖曳生姿,略帶濕潤的空氣中,彌漫著大地復蘇的氣息,余輝柔和安靜。我喜歡這種安靜,我更喜歡眼前這滿園的梅花。從前幾日的含苞待放,到現在的花滿枝頭,我幾乎每天都要散步到此,駐足觀看,領略“看花須看未開時”的意境。
天氣漸暖,公園里的梅花次第開放,令人猝不及防。因為除了梅花,整個公園還是一片蕭瑟。水,依然冰涼;風,依然料峭。但是,寒風中的梅花傲然綻放,為早春二月帶來一抹靚麗,一份驚喜。梅花盛開時,沒有綠葉的點綴,那稀稀疏疏的花,顫巍巍地探出頭來,不出三兩日,花兒就像事先約好趕集似的,競相怒放。
公園的梅花,五片粉紅樸素的花瓣,把這片天地染成一片春色,紅的艷麗,粉的嬌媚,白的淡雅,未開放的花蕊欲說還休,望著這一朵朵梅花,燦如云霞,令人心曠神怡。
遠看,偌大的公園一樹樹梅花,枝條上只見花,不見葉子。一朵花,不起眼,梅花憑著成千上萬朵的集群優勢,隨坡就勢,姹紫嫣紅,錯落有致,形成花的海洋。
近觀,那一串串梅花,花瓣很小,整朵花也就指甲蓋大小,花朵疏疏朗朗,并非簇擁成團。但它的每根枝條都綻放出花來,一枝也不落下,有白有紅,就像少女羞怯的粉腮。枝條上除了綻放的花朵,還有含苞待放的花蕾,亦如嬌羞少女抿著櫻桃小嘴,惹人憐愛。
自古以來,許多詩人稱贊過梅花。如王安石的“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惟有暗香來。”表明了詩人對梅花的熱愛。一代偉人毛澤東讀陸游的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更妙的是,就連紙上梅花也備受人們青睞,如王冕的“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體現了詩人梅花般的情懷。
梅花,中國人眼中不畏嚴寒、傲霜斗雪的精神,正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向來為我國人民所尊崇。北宋詩人林和靖歌頌梅花的詩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被譽為千古詠梅絕唱,詩人將梅花寫得超凡脫俗、俏麗可人。
肥西,素有“花木之鄉”的美譽,林場、公園、鄉村更是規模化地種植梅樹。三崗村地處縣城西南,交通便捷。由原松崗、孔崗、阮崗三村合并而成,故名三崗,為肥西縣苗木花卉的發源地。三崗村的花卉苗木聞名全國,給苗農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新春伊始,從“中國中部花木城”向北,走進三崗村的土地,只見漫山遍野的花卉苗木,花香伴隨著春風撲面而來,苗農正在給苗木整枝、施肥、補栽移植。三崗村全村有1000余農戶種植經營苗木,建設了萬畝苗木基地。從前,這里還是一片貧瘠的崗地,農民靠種植農作物,收入很低。改革開放以后,三崗人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在部分苗農的帶動下,利用崗地適宜花木種植的土壤,開展苗木花卉種植栽培,如今生產網點早已遍及全縣各鄉鎮,還建立了肥西縣三崗苗木基地網站,利用互聯網向全國客商出售花卉苗木。
多年前,老家的房前屋后、田間地頭,山澗邊都隨意栽有數株梅樹。每到梅花含苞待放時,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帶著拉桿箱、背著行李,陸續返鄉過年。朵朵梅花,猶如一盞盞燈籠,照亮了寂寥的山坡,照亮了沉睡的村莊,也照亮了游子回家的路。
后來,我離開了老家的村莊,外出求學直到工作。每當看到梅花,眼前總會浮現小時候的那幅“梅下牧牛圖”。我欣賞梅花,不僅因其凌寒而來,迎風傲雪的堅韌。欣賞她悄然開放的品格,欣賞她毫不炫耀的氣質,更欣賞她無意爭春的豁達。亦如家鄉人民“梅花香自苦寒來”的勤勞樸實的品性和吃苦耐勞的精神。
報春的梅花,在早春二月的蕭瑟中,帶給人們一縷春光,一片希望!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