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在南京雨花臺,于葳蕤林木間,我看見一株圍在石欄內的丁香樹。石欄上刻著一行字:“情眷眷,唯將不息斗爭,兼人勞作,鞠躬盡瘁,償汝遺愿”。這行字,是一位叫樂于泓的老人上世紀三十年代在雨花臺許下的誓言。
1932年秋,一位年僅22歲的女共產黨員遭叛徒告密,犧牲于雨花臺。這位年輕的女黨員叫丁香,曾就讀于東吳大學。在校期間,她接觸了進步思想,與同校的一位進步男青年阿樂相識相知相愛,并先后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愛彈鋼琴的丁香與愛拉二胡的阿樂,1932年4月秘密完婚。不久后,丁香被組織派往北方工作。同年9月,丁香在北平參加秘密會議時遭叛徒告密,不幸被捕。12月3日,身懷六甲的丁香在雨花臺英勇就義。阿樂得知丁香被秘密殺害的消息后,悲痛欲絕,他拉了整整一夜的二胡悼念愛妻。次日,不顧危險冒雨趕到南京,身披蓑衣佇立在雨花臺丁香就義處,久久不肯離去。那一刻,他立下“情眷眷,唯將不息斗爭,兼人勞作,鞠躬盡瘁,償汝遺愿”的誓言。自此關閉了心門,全身心投向了革命。因為深愛亡妻,阿樂單身了十八年,直到1950年10月,已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八軍宣傳部長的阿樂,在赴西藏途中遇到了一位酷似丁香的姑娘,他才漸漸打開心門。4年后,他與那位叫時鐘曼的姑娘結婚。婚后,他為大女兒取名樂丁香,巧的是,他的二女兒竟與丁香同月同日生。
1982年12月3日,在丁香烈士犧牲五十周年的紀念日,樂于泓老人也就是阿樂,來到南京雨花臺,親手栽下了那株丁香樹。1992年,樂于泓老人去世后,他的妻女從沈陽來到南京,將他的骨灰安放在那株丁香樹下……
我靜默地佇立在那株丁香樹下,思緒如雨花般紛飛。離開時,我深深地向丁香樹鞠躬。在我眼里,那不僅僅是一棵樹,還是一個人,那位叫丁香的烈士。不,那里不僅有丁香,還有阿樂,還有千千萬萬為革命犧牲的志士。沒有他們,又怎有今天的我們,與我們的今天?
“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這個雨夜,我仍在想那株雨花臺的丁香。89年前的雨夜,阿樂怕是也在心中久久地默念這句詩吧。
這個故事已深植我心。我等著它長大,開出那淡紫的丁香花。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有獎征集新聞線索,可以是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一經采用將給予獎勵。
報料方式:新安晚報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聞“報料”欄目,視頻報料郵箱(baoliao@ahwang.cn),24小時新聞熱線:0551-62396200。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