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這些年游過不少名山勝水,總覺得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卻忽略了離我老家不足50里路的紫蓬山風景。五一期間,到此一游,真是不敢相信——家鄉竟有如此絕妙的景致!
相信每一位走進紫蓬山的游客都會感慨:“廬陽第一名山”,的確名不虛傳。據說,紫蓬山這個山名是取和尚紫色袈裟和蓬萊仙島的首字,寓意“迎紫氣,赴蓬萊”。門旁一石上正刻有趙樸初題寫的“紫氣東來”幾個朱紅大字。凡人走進紫蓬山,雖不能成仙,也一定能沾一身仙氣,有一種超凡脫俗的感覺。
紫蓬山層巒疊嶂,連綿不絕,山環水繞,森林茂密,具有豐富的自然、人文景觀,尤以怪石、奇樹、碧水、珍禽為四大特色,構成了廬陽得天獨厚的立體風景畫卷。1992年7月,紫蓬山被林業部批準為國家森林公園;1998年9月,被安徽省政府命名為省級風景名勝區;2001年,被國家旅游局批準為AA級風景名勝區;2010年,又被國家旅游局批準為AAAA級風景名勝區,全區森林面積3500公頃,各種植物470種。
紫蓬山山門中間有一副對聯,上聯:紫氣東來叢林千古毓錦繡;下聯:蓬山西去大眾十方仰福緣。上下聯首字正好是“紫蓬”二字。聯中“叢林”二字,語意雙關,一指紫蓬山茂密的森林,二指佛教的寺院。紫蓬山地名的由來,要追溯到三國時期。當年魏國舊將李典鎮守廬州,在這座山里建了一個寺廟,用來紀念他的先祖李陵,寺廟就叫李陵廟,當時的紫蓬山也被稱作李陵山。到了唐代,李陵廟改成了西廬寺,再后來在西廬寺前面修建了一座玄武殿,殿上的匾額寫著“福地紫蓬”,從此李陵山就改稱紫蓬山。
紫蓬山主峰海拔188.7米,比大蜀山矮一點,紫蓬山的特色是這里更有大自然氣息。山上有成片的杉樹林、松樹林,其中百年以上的古樹有千余株,古銀杏和龍須古榆已有500多年。山風從樹冠劃過,呼嘯著千古遙想。站在古樹群中,不想說話,周身的自然性慢慢醒來,似乎感覺在與祖先對話。這些樹木保留得很完好,吸引了許多鳥兒在紫蓬山棲息,光是鷺鳥就有10萬余只。
徜徉山間,領略名人軼事,品讀厚重文化,觸發思古幽情,也是一件樂事。鴻門宴中的樊噲、三國大將李典安眠于此;吳中周郎,年少時在此攻讀詩文;許多重要的淮軍將領,如臺灣第一任巡撫劉銘傳,湖南提督周盛波、周盛傳兄弟,兩廣總督張樹聲的桑梓就在山腳。徜徉山間,仔細辨認還真能看見石板上有蹄印和腳印的痕跡呢,這便不由得會讓游客們想到那戰馬嘯鳴、戰旗獵獵、殺聲震天的場景。
紫蓬山下有仙人湖和堰灣湖。仙人湖,因兩側的山像仙人的兩只腳而得名。仰望天空,白云悠悠,心如湖水般澄澈。眼前巨石上刻有“歸老林下”四字,正合我意。堰灣湖位于紫蓬山北麓,是我省水上訓練基地,湖面有一片葦蕩,那兒是鳥的天堂。這時節,正是鳥兒最活躍、鳥聲最清脆的時候,這里是它們的浪漫花園,是它們的紗帳與夢床。此時走進蘆葦蕩,便能看到形狀各異的鳥窩,有的筑在干枯粗壯的葦桿上,有的筑在葦蕩的草叢中……如果走近看個究竟,那里面不是雛鳥便是鳥蛋,那些守護在鳥窩旁葦桿上的鳥兒們,靜靜仰望天空的流云,流露出一副滿懷心事的憨態。
晚上,那一路的風景又一次在夢中相見,那山,那樹,那水……以至于醒來時,還依然感覺自己正站在紫蓬山頂峰,俯視著滿山的靜美。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有獎征集新聞線索,可以是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一經采用將給予獎勵。
報料方式:新安晚報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聞“報料”欄目,視頻報料郵箱(baoliao@ahwang.cn),24小時新聞熱線:0551-62396200。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