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金洲
百年之前,在嘉興南湖的一艘紅船上,一群胸懷天下的有志青年,探討綱領,通過決議,莊嚴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此后一顆紅色的火苗在中華大地慢慢鋪展開來,成為了中國革命的源頭,也成為了無數心懷“國之大者”的信仰。百年之后,革命的薪火永續。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在這關鍵歷史節點,我們青年要以學習黨史為契機,不斷砥礪“我將無我,不負人民” 的初心使命,持續激發“只爭朝夕”的奮進雄心,厚植“護山河無恙,保家國安康”愛國情懷,在接力奮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途中,以黨史作詞譜青春之歌。
以黨史作詞,譜“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青春信仰之歌。信仰之于人,猶如人之筋骨,人無骨則不立。這句話對于我們青年人更是如此。回望我們黨的百年成長歷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激勵了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英勇奮斗,李大釗、方志敏、趙一曼、劉胡蘭等無數仁人志士為了這個理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為的是什么?為的就是堅定的執著理想信念,因為信仰之火一旦點燃就永不熄滅。
青春向陽綻,初心映紅旗,我們青年要從黨史學習中汲取強大的信仰力量,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踐行者。
以黨史作詞,譜“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的青春奮斗之歌。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斗而升華。一百年來,有志青年滿懷對國家和人民的赤子之心,積極投身黨領導的革命、建設、改革偉大事業,為人民解放戰斗、為保衛祖國獻身、為民族復興奮斗,把最美好的青春獻給了祖國和人民,譜寫了一曲又一曲的青春奮斗之歌。中共一大召開時毛澤東是28歲,周恩來加入中國共產黨時是23歲,鄧小平參加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時才18歲,楊靖宇犧牲時是35歲,劉胡蘭犧牲時只有15歲。實踐充分證明,中國青年是有遠大理想抱負、勇于擔當作為、善于拼搏奮斗的青年。
“現在,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奮斗本身就是一種幸福,只有奮斗的人生才稱得是上幸福的人生。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的關鍵節點,我門生逢盛世,奮斗正當其時,我們青年要緊跟時代步伐,勇于在急難險重的任務中,歷練出一身壓不彎、折不斷、打不垮的“鋼筋俠骨”。
以黨史作詞,譜“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青春為民之歌。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我們黨領導和執政的力量源泉,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回首來路,我們黨依靠人民,跨過一道又一道坎,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淮海戰役勝利奇跡是人民的小車推出來的,百萬雄師渡大江的勝利是人民的小船劃出來的,抗擊新冠肺炎的偉大勝利是人民齊心協力、守望相助干出來的。歷史和現實雄辯地證明,人民是我們黨風雨無阻,高歌前進的根本力量。我們青年在工作當中要時刻提醒自己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眼睛向下看,重心向下移,多“踏下心思”思考群眾的需求,多放下身段傾聽群眾想法,多“撲下身子”解決群眾難題,視人民群眾的“微表情”,為檢驗工作成效的“晴雨表”。
當年南湖中的一艘小小紅船,歷經百年風吹雨打,初心永固,如今已經成為承載著14億中國人一往無前的巍巍巨輪。青年朋友們,讓我門以信仰作韻、以奮斗作拍、以為民作律,譜一曲青春之歌,在駛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征途中,乘風破浪,踏歌而行!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