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利,見到你很高興也很激動,真是有敘不完的師生情,說不盡的家常話。你還是那么熱情開朗。回憶在校期間,你是個勤學好問,成績優異,聰慧活潑,重情重義的好學生。作為老師,我為有你這樣一位事業有成,感情真摯的學子,倍感欣慰。我是幸福的,值得驕傲的。謝謝你對老師的一片深情和厚愛,老師銘記在心,永不忘記。歡迎你常來看看。”這是前幾日我專程去蚌埠拜望恩師李乃桂后,老人家通過微信發來的一段文字(紅利是我當年的學名),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我和李乃桂老師分別43年了,曾尋找多年未果。沒想到,我寫了一篇《尋找恩師李乃桂》在朋友圈發出后,很快就有知情友人提供信息并牽線搭橋,終于如愿以償。當我從視頻中看到朝思暮想的恩師那一刻,激動、興奮的心情無以言表。恩師雖已86歲高齡,但精神矍鑠,聲音清亮,其間幾次我都抑制不住情感,流出了幸福的淚水。我告訴恩師,會盡快去蚌埠看望她老人家;看得出,恩師也是激動不已。
按說,恩師從教40余年,可謂桃李滿天下,又是高齡老人,不可能根據我在文章中的一點描述,回憶出曾經教過的某位學生的,況且我后來又改了名。據恩師的兒子說:“看文章后,老娘像過電影一樣,把以往的學生過了一遍,脫口而出道,應該是董紅利。她為什么能夠記住董紅利這個名字呢?教過的學生很多,她記學生不是按年份記,而是以她認為的得意門生為標桿記的,78屆初三,她就是以董紅利為標桿記的。一說到那屆學生,她都會說是董紅利那屆的。”看來恩師也和我一樣,難忘曾經的那段濃濃師生情啊。
身在合肥的我,早已迫不及待地想見到恩師。終于,在連陰雨多日后的一個難得的艷陽天,我大清早乘坐高鐵趕往蚌埠。與恩師相見的那一刻,多年的思念化作了一個深情的擁抱,就像一對久別重逢的母女。整個上午,我們一直手拉著手促膝談心,一起憶從前,道如今,可以說是話不落地。恩師神采飛揚,一點也看不出昨晚和我一樣,因為期盼今天的會面而睡眠不足。恩師說,自己鉤織了一些小包,要送我一個。當然是求之不得了。好精致的小鉤包,乍一看,還以為是購買的精美工藝品呢。接著,恩師又拿出一張報紙,上面有一篇采訪她的文章《十字繡品繪出夕陽樂趣》。原來,恩師也是繡十字繡的高手,那可是費時、費力又考驗眼神的技術活啊。恩師說,她還喜歡看電視劇,每天晚上都會看到很晚才休息。每周還打兩次麻將,早晚還能為家人做些簡單的飯菜。恩師的生活如此豐富多彩,學生真心高興。這精氣神一般人還真比不了。她和我99歲的老媽有許多相似之處,都有著積極向上的年輕心態。
從上次視頻中得知,恩師喜歡看書,所以特意帶去一本我們一家合寫的《咱家三口的三種生活》,從書中能夠了解一些學生的生活。當天正好是世界讀書日,很應景,有意義。
常言道:子孝母壽。恩師的兒孫都很孝順,把老人當成家里的寶。我參觀了恩師的臥室,向陽的大飄窗,窗臺上兩盆綠植,養眼且有情調。和煦的陽光照射在窗前的躺椅上,舒心、暖心又溫馨。
古人云,“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我增補一句,“一日為師,終身為母”。當年恩師的確待我親如女兒。在此謹祝恩師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