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歷史的天空》,看的是小說。
洋洋42萬字,一個星期看完。好哉,一幅大別山波瀾壯闊的戰爭圖景,在腦海中長久地盤旋;梁大牙、朱預道、張普景、楊庭輝、東方聞音、陳墨涵、竇玉泉,一個個個性鮮明的人物,不停地跳躍閃現。好長一段時間,《歷史的天空》占據了我的天空,舉手投足都是它,睜眼閉眼都是它,這就是文字的滲透性,這就是文學的力量。它以無聲的、平面的方式進入,而以鮮活的、有聲有色的形式,在人的心靈上、在精神世界里立體上映。
2005年,《歷史的天空》獲得了第六屆茅盾文學獎。
茅獎獲獎作品讀過多部,《歷史的天空》給我的印象尤其深刻,不僅因為它的歷史縱深感和現實意義,不僅因為它的大氣磅礴和空靈灑脫,也不僅因為它的粗獷豪邁和詩情畫意,更因為它是一部反映我們皖西革命戰爭的作品,帶著皖西泥土的香,有著天然的親和力。
始終覺得梁大牙、朱一刀們,就是走在我們街頭巷尾的某一個熟人,親戚或者朋友,他們身上裹挾著的是皖西的鄉風民俗,碗里盛著的是六安面魚,口中吐著的是皖西鄉音。那些地名,那些人物,都是虛虛實實,隱隱約約,卻又真實可感,觸手可及,帶著大別山這片紅色天空的鮮明記憶。
閱讀小說,也是在閱讀歷史:時代的變遷,生存的狀態,人物的命運,皖西革命的歷史進程?!稓v史的天空》敘事宏大,結構復雜,人物眾多,但其核心意義就是昭示正義和正氣,它告訴讀者,真正的英雄人物,終將站在時代潮頭,笑傲乾坤。
二看《歷史的天空》,看的是電視劇。
2004年,《歷史的天空》改編成電視劇,在央視熱播,迷住了數不清的觀眾。應該說,電視劇的受眾,比小說的受眾多得多。頭兩集播出之后,我家小哥就在飯桌上開聊,津津有味地給大家描述:姜大牙娶親,新娘子上吊,日本鬼子飛機來了,一陣轟炸,一片喊叫?;艁y中,四個年輕人逃出藍橋埠。在一個交叉路口,幾個人分手,想投“國軍”的投了新四軍,想投新四軍的誤入“國軍”,真是陰差陽錯。
我一聽,這不是《歷史的天空》嗎?于是,也加入了觀劇的隊伍。每天晚上準時坐在沙發上候劇。劇中,梁大牙改成了姜大牙,是個讓人又愛又恨的角色。他是個無產者,熱血,剛毅,卻又帶著一身痞氣。他正直,勇猛,卻也桀驁不馴。姜大牙的成長史,貫穿整部劇。人物個性的沖突,人性的沖突,社會時代的沖突,在緩緩打開的歷史畫卷中,鮮明呈現。
共產黨把石頭變成鋼鐵。一個任性的草莽英雄,在革命的隊伍中,在楊庭輝、東方聞音等人的教育和感召下,對戰爭,對革命,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逐步樹立起自己的人生目標,最終成長為一位將軍。一截平凡的鐵絲,在革命戰爭的大熔爐里,被鍛造成一顆閃亮的螺絲釘。一個樸素的、野性的農民,在血與火的戰場,縱橫馳騁,成為一個優秀的革命軍人。
戰爭造就英雄。姜大牙的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血肉豐滿。他是一個有突破性的人物形象,在中國文學人物畫廊中,在中國革命文學的英雄畫廊中,他的“突破”在于人物的真實與豐滿。一些作家表現英雄、陳述英雄的弱點耽于保守,正面人物多被塑造成“高大全”的模樣。姜大牙則立體,豐滿,有骨有肉,讓生活真實和藝術真實更加深刻地體現,給人印象極其深刻。
張豐毅、李雪健、林永健、孫松、殷桃、楊樹泉等人的表演,也特別到位,他們把徐貴祥文字中的人物,以更加直觀感性的方式,留在人們的心頭。
三看《歷史的天空》,看的是話劇。
今年4月,由徐貴祥、趙晶晶改編,軍事文化學院學生擔綱表演的大型原創話劇《歷史的天空》在安徽公演。12日,巡演到金寨縣影劇院,我興沖沖地驅車前往,對這部劇充滿期待。
而真實的演出,比我心里期待的更加完美。之前,我只知小說好看,電視劇好看,不知道話劇也如此好看。話劇看得不多,似乎很久以前看過,總覺得太“絮”,看得著急,也許那時節年紀小,一些東西并不真正懂得。
這次看《歷史的天空》,感慨萬千,我的思想情感隨著劇情發展起起伏伏?,F場不時爆發出掌聲和笑聲,也有淚點。其間,我有三次淚水蓄滿了眼窩。
第一次是在梁大牙被關押的時候,他對看望他的東方聞音說:“別人誣陷我,說我是叛徒,我不管他娘的,但你不能說我是叛徒……也沒有什么親的了,等收尸的那天,你給咱找個庇蔭處,給咱哭上一場,我在九泉之下給你磕十個響頭,咱保佑你一生平安?!?nbsp;
一個人即將面臨死亡,而死亡的理由是被誣陷的,是被強加的。俗話說,大丈夫可殺不可辱,當人生面臨無法投訴,無法解釋的境地,何其沉痛!在這樣的時刻,他能說話的,愿意與之說話的,一定是心中最親最近的人。梁大牙最后的要求僅僅是“找一個庇蔭處,給咱哭上一場”,怎不令人為壯士扼腕,為英雄垂淚?
第二次是79團起義一戰,東方聞音中彈,即將倒下的時候她說:“請告訴他,我是愛他的,我愛梁必達,我也愛梁大牙。”
革命的友誼,革命的愛情,革命者一心為公,卻也是血肉之軀,也渴望美好的人間愛情。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钪臅r候可以分歧,可以誤會,可以斗嘴,可以較勁,但生命到了最后一息,倒下的一剎那,愛卻不倒下。出身書香世家、端莊文靜典雅的東方聞音,接受已被“修枝打杈”的梁必達,也接受了“有斑點、有痞氣”的梁大牙,愛情在最后的時刻開出鮮艷奪目的花。一幕好劇,擊中了人心最柔軟的部位。
第三次是在結尾,在新的出發前,作為軍分區司令的梁大牙說:“抗戰以來,在凹凸山地區,浴血奮戰,壯烈犧牲的戰友,總共3672人……他們生如夏花,死如秋葉,他們每一個人的名字,都刻在我的心里,也永遠鐫刻在歷史的天空?!?nbsp;
一個草莽的漢子,在革命的熔爐里,在血與火的洗禮中,已然成長為一棵參天的大樹,他見過的血肉、他親歷的生死,疊加起來,變成了內心巨大的起伏和寧靜??吹酱颂?,我的耳畔慢慢響起這樣的聲音:“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錚鳴,眼前飛揚著一個個鮮活的面容……歷史的天空閃爍幾顆星,人間一股英雄氣,在馳騁縱橫。”是的,歷史在流淌,從古到今,多少生命“生如夏花,死如秋葉”,但有的死不是終結,而是永生。
話劇《歷史的天空》,有如此強大的感染力和帶入感,有如此直達人心的力量!
小說《歷史的天空》是非常厚重的、史詩般的巨著,敘事跨度長達半個世紀。要把這么宏大的題材濃縮成100分鐘搬到舞臺上,這很不容易。話劇《歷史的天空》選擇了原著中的一個階段——抗日戰爭時期,表現了幾個投身革命的青年的芳華歲月,以梁大牙對革命的認識和覺悟,以及他對東方聞音的愛戀為線索,把《歷史的天空》精華的部分充分展示出來,改編得非常有功力。
軍事文化學院表演系的同學們,也很給力。他們表演得很投入,人物性格把握到位,技藝純熟,好評如潮。從某種意義上說,話劇比電影電視更難演出,因為拍片子可以重來,最終把最好的影像拿出來給觀眾;而話劇是現場演出,不容有一點閃失,沒有重來的機會,沒有補救的機會。這些年輕的演員們,修煉出了比他們年紀更為成熟的藝術功力。
三次看《歷史的天空》,同樣的“質”,不一樣的“介”,卻都深深被感染,被觸動。用咱們六安葉集話說,那叫:小說寫得俏巴,電視拍得俏巴,話劇演得俏巴!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