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催人老,等到發覺的時候,才知時光之于生命留下的,不僅僅是春深草根一樣淡淡的甜,還有鐫刻在心壁上隱隱的痛。
時常會陪母親一起去附近的公園散步。青枝綠蔓,草色簾青,裝點著人們的心情。一邊走一邊說著話,不留神扭頭一看,枝蔓掩映的小徑轉彎處,母親竟已被落下很遠,我不禁心里一驚。于是,等到兩鬢蒼白的母親緩緩走到身邊,我才繼續走。綠樹葉落又青,是因為年輪漸多;母親走得慢了,是因為漸衰漸老。歲月對于誰,都是一樣的公平。
最近的一次,陪母親去醫院檢查身體,因為趕時間,和母親一起走在街邊的時候,我自己走得快了,竟然把母親落下了很大一截。于是,我就站著等,等到母親追上來的時候,提醒她要走快點,不然時間就來不及了,母親卻像做錯了事一樣說:“我哪能走得快?”看著喘息不停頗顯疲憊的母親,我不禁眼眶一熱,在心里責備自己的魯莽,并放慢了腳步與母親一起過馬路,一起前行。
父母陪兒女行走在路上的時候,無論是牽著兒女的手教他蹣跚學步還是目送漸漸長成的兒女踏上旅程,心里牽掛的都是一句話:小心走好。可是,羽翼漸豐的兒女又何嘗會時常想起回一回頭,問一句:是否安好?
記憶里,母親做事從來都是刀利馬快的清爽利索,無論是在農村做農活時候的艱辛,還是在集鎮做生意時候的勤力。因為有希望,母親總像有著無窮的活力;因為有希望,哪怕再小的幸福也讓母親腳步不停息。而母親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我蹣跚學步時拉緊我的溫熱手指、在送我求學時依依目送的眼神、在看我上班和成家時漸紅漸濕潤的眼圈……因為母親不喜歡上下樓運動,我便時常在有空閑的時候,就拽著她一起去附近的公園或者超市散步、購物,權當是讓她活動活動筋骨。每次和母親一起外出,聽著母親細細地說著以前的往事,我才更加深刻地領悟到,歲月給予每一個人的印記是如此的深刻。親情和歲月又何嘗不是一樣,當我們猛然懂得開始找尋的時候,卻早已經在漸漸失去。而我們如果不早早地去把握和追尋,我們根本就不能夠發覺身邊的一切,竟都是如此的可貴。
龍應臺在《目送》中曾經寫過這樣令人心痛的句子:“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必追。”可是,面對日漸蒼老的父母,我更想在攙著他們一起散步的時候,在心里默默地告訴他們:“不著急,我等您!”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