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年來,每當見到或說到縫紉機時,我瞬間就會想起岳父和他的縫紉機相伴四十多年的故事。
岳父小時候家境貧寒,心想若要走出困境,非得要學會一門手藝。于是,他在十六歲那年就開始學習裁縫(手工制衣)。這一舉措,讓當時暗淡的時光剎那敞亮了許多,也是他人生中最愜意的選擇。
在三年學徒的時間里,岳父覺得手工制作衣服耗時太長,且做成的衣服又不美觀,于是,他冷靜果敢地作出了決定。一天,他獨自一人趁著晨曦,徒步九十多華里,來到縣城,找到一家縫紉鋪,開始學習縫紉機制作衣服的技術(shù)。因為好學上進,同時又有一定的縫紉基礎,僅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岳父就已熟練地掌握縫紉機制衣的操作技術(shù)。他清楚地知道,要想順著這條路走下去,那就非得買一臺縫紉機不可。從那時起,這個愿望就一直跟著他,揮之不去。
在無經(jīng)濟來源的情況下,無奈的岳父只好買了老板一臺半新的縫紉機。回到村里,這臺縫紉機竟然成了當?shù)氐囊粋€新鮮物件。成衣樣式新了,制衣時間短了,為此,引來了不少鄉(xiāng)鄰羨慕的眼光。方圓十里之內(nèi),都有人帶著布料前來加工衣服。一段時間竟門庭若市,偶爾,還出現(xiàn)應接不暇的局面。后來,還有鄉(xiāng)鄰請岳父上門做衣服。雖然當時交通不便,但為了不讓鄉(xiāng)鄰們失望,不管是在驕陽似火的夏季,還是在冰雪雨霜的嚴冬,岳父總是很樂意地將縫紉機的機頭和機架分開挑著前往,從未說過苦和累,在制衣過程中做到盡心盡力,獲得了鄉(xiāng)鄰們的好評。
光陰荏苒,歲月匆匆。在后來的三十多年里,岳父的半新縫紉機,讓他的三口之家過上了吃穿不愁的日子,也讓我的老伴有幸能上學讀書,她后來以優(yōu)異的成績被師范學校錄取,走出了山村。人生苦短,大地留蹤。岳父和他的縫紉機故事雖然成為了遙遠的過去,可讓我們從中領(lǐng)會出一個道理:在人生的道路上,要靠自己去努力,只要抓住機會,奮斗拼搏,堅守執(zhí)著,就能夠從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成功之路。岳父雖然離開我們多年,但他的溫情質(zhì)樸,低調(diào)平凡,信念和力量卻深深地留在我們的記憶里,久久難忘。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