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xiāng)是一個很偏僻的小村莊,那里既沒有富饒的物產(chǎn),也沒有令世人仰慕的人物,然而卻有著古老而淳厚的民風(fēng)。
記得小時候每到過年,初一的早晨,家家戶戶早早地大門一開,爆竹一放,接下來的節(jié)目便是送“茶(指茶葉蛋或五香蛋)”。一般是晚輩先送給長輩,或同輩中較小的先送給較大的。對于送來的雞蛋茶,如果長輩或“較大的”覺得可以心安理得地享用,那么可以就此打住,不必送回,否則就得如數(shù)退還,或另加幾個再送回。就這樣老二送老大、老大送老二,東鄰送右舍、右舍送東鄰,拉扯中掉到地上也不嫌臟。
有時拉拉扯扯的動靜實在太大,驚動了狗,于是狗也加入了助威的行列。狗對著兩人狂吠不止,可不一會兒竟發(fā)現(xiàn)兩人一個門外一個門里,立在那里友好地交談起來:一個是主人,一個是本村的熟人,面對這兩個人的舉動,狗百思不解,一頭霧水悻悻地走開——隨他們?nèi)ィ?nbsp;
就這樣,全村都在友好的氣氛中來來回回鬧騰到半上午才肯作罷。
塵埃落定,回頭數(shù)一數(shù),每家的香蛋茶幾乎未見少,只是你家的換成我家的,我家的換成他家的。每年都是這樣重復(fù),但從沒有人認(rèn)為這是多余的客套,相反人們都覺得這是“大過年的”不可缺少的內(nèi)容。他們要的就是這種氛圍,這種心境。他們很是享受,并且樂在其中。每年都在這番象征性的拉拉扯扯中,把平時的恩恩怨怨一筆勾銷,也把彼此的心拉得更近了。
送茶的任務(wù),絕大多數(shù)是由小孩們來完成的。
那時,我家一開始是由姐姐來送,等姐姐到了不愿拋頭露面的年齡,這送茶的任務(wù)便別無選擇地落到我的頭上,后來又順理成章地落到妹妹的肩上。在我的記憶中,送茶就像接力棒一樣,一棒一棒地往下傳著。
時光飛逝。離開家鄉(xiāng)去外地工作已有多年,我已習(xí)慣了單門獨戶“老死不相往來”的城市生活,但每到過年的時候,我都會站在樓頂,遙望著那個生我養(yǎng)我的小村莊,心里默默地念叨著:家鄉(xiāng)的蛋茶還在送嗎,那古老而淳厚的民風(fēng)還在傳嗎?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