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周振東先生送我一本他的新著《既往回眸》,看著比一塊磚頭還要厚許多的書,我著實被震驚和感動了。
我和振東先生相識將近30年。上世紀90年代初,振東先生同別人合作岀了一本書:《調(diào)查研究的理論與方法》。當時我在省軍區(qū)宣傳處工作,得知后便讓同事去購買。沒想到這位同事尋書問人,竟然找到了在省政府辦公廳任職的振東先生。振東先生非常熱情和客氣,分文未收,將身邊僅有的幾本書全給了我的同事。
2006年底,我轉(zhuǎn)業(yè)到地方工作,與振東先生的接觸自然就多了起來,有時是在會議上,有時是朋友小聚,但也說不上對他有多么了解。近些日子,我很認真地閱讀了振東先生這本書,才對他有了一些新的認識。
《既往回眸》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書中共有220多篇文章近50萬字。這本書既是振東先生集40年寫作生涯之大成,也是他在人生旅途中留下的印痕。掂量著這本書,我就在想,這么長的時間跨度,這么多的文稿需要搜尋、整理、匯集、編校,等等,得有多大的毅力和耐心啊,我似乎從中看到了振東先生做事的執(zhí)著和專注。
振東先生岀身普通家庭,與許許多多同輩人一樣,年少時經(jīng)歷了很多苦難,但他又比一般人幸運。在一個有十多萬人口的偏僻鄉(xiāng)鎮(zhèn),只有兩個推薦上大學的名額,振東先生便是其中的幸運者之一。大學畢業(yè)后,振東先生當了一年的中學教師,即被選調(diào)到縣直機關(guān)工作,然后靠著自己的勤奮努力,一步一步地走到了省直機關(guān),走向了領(lǐng)導(dǎo)崗位。我在閱讀中,又仿佛看到了振東先生在工作崗位上的精神狀態(tài)和奮斗足跡。
振東先生這本書涉及多種文體,有新聞報道、調(diào)研報告、理論文章,還有散文、言論和詩詞楹聯(lián)等,不少文稿都曾在報刊上公開發(fā)表過,有的還獲了獎。說實話,初讀這些文章確有一種時過境遷的感覺,但仔細琢磨,不少文章不僅有很珍貴的史料價值,其針對一些問題表達的思想觀點,至今也沒有過時。比如,他著墨比較多的“三農(nóng)”問題和反腐敗斗爭等,這些仍然是當今必須高度重視和需要認真解決的問題。
文如其人,字如人性。據(jù)說振東先生的書法也不錯,我沒有見過,但讀他的文章,尤其是讀他寫的一些雜談和言論,一位心直口快、直言不諱的漢子,似乎就站在眼前。振東先生不會察言觀色,不去阿諛逢迎,不愿唯唯諾諾,因此,用他的話來說,他不是很討一些人的喜歡。但振東先生毫不在乎,甚至還引以自豪,他曾對我說,道不同不相為謀。
讀振東先生的文字,有兩點讓我特別感動,一個是他對父母的深情。天大地大沒有父母的恩情大,做兒女的誰都想傾情報答,但自古忠孝難以兩全。振東先生因為忙工作奔前途,對父母未能“盡孝”,一直深深地自責、內(nèi)疚,在心中留下了永遠的痛。我讀著他深切懷念父母的文字,淚眼婆娑,心里久久不能平靜。是啊,一個人的成功,無不是犧牲奉獻換得的。還有一個就是他自我解剖的勇氣。現(xiàn)在有不少人自我感覺良好,已經(jīng)習慣了表揚與自我表揚,喜歡別人“點贊“,也擅長“推銷”自己,但振東先生不是這樣。他有幾篇“揭短亮丑”的文章,愣是把自己“曬”在了大庭廣眾面前。說實話,我在讀這些文字的時候,反而對振東先生頓生了幾分敬意……
人生猶如一本書,翻開是故事,合上是回憶。振東先生用這種方式紀念人生過往,對自己、對子孫,抑或?qū)λ耍际且患浅S幸饬x的事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