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故鄉有兩個年輕人,覺得在農村沒多大的發展空間,于是,相約到城里打拼。沒有一技之長的倆人,都選擇了到菜市場里去賣菜,進貨渠道一樣,進的都是同樣的菜,賣菜的攤兒還相互挨著。
幾年之后,一個成了菜市場里的蔬菜批發商,成了擁有200多萬資產的老板;另一個呢,生活無著落,依舊兩手空空,只好從哪里來回哪里去,回到了鄉下老家。
人們覺得奇怪:同樣是賣菜,一個成了老板,一個“濤聲依舊”,沒有多大改觀。
事后,我問成了老板的那位:“你怎么賣菜就賣成了老板呢?”他微笑著向我娓娓道來:每天賣菜,他都把菜碼放得整整齊齊,把黃菜葉子和爛根去掉,賣相好,水靈靈的,看上去就舒服。每天要多賣半小時,盡量把菜全部賣出去,根本沒時間閑著。時間長了,也就在城里站住了腳。
另一位呢,把菜往地上一攤,愛怎樣怎樣。他賣的菜怎么能沒有黃葉子爛根?總想著今天賣不完,還有明天呢。時間一長,待不住了,只好回到鄉下。
這哪是賣菜呀,分明賣的是細節。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