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的歷史很厚重,厚重的徽州歷史中總蘊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歷史故事。這不,4月底的一天,著名畫家、新安畫派張氏第三代傳人張仲平先生約我等數人小聚,席間談到其父親在任唐式遵上校秘書時,曾救出一位“民族解放先鋒隊”成員。如今被救者的兒子方全安也找到了他,并誓言永銘救命之恩。此后,方全安一再邀請仲平老先生回定潭老家走走。于是,我們合計去定潭見證那個被深埋了多年的歷史故事。
5月5日晨,我跟隨80多歲的仲平老先生冒雨從合肥驅車前往歙縣定潭,于中午12點多抵達方全安的酒店“世德樓”。飯后,還沒顧得上休息,方全安就急忙將那個記有其父被救的材料拿了出來。原來,這是一份長達數十頁的手寫申訴狀。方全安的父親方駿于1942年從國民黨大牢里出來后,到“反右”和“文革”就成了說不清的政治歷史問題,于是曾被打成右派,甚至被判刑入獄。
申訴狀寫于1979年11月,遞交單位為歙縣人民法院。申訴狀中稱他1942年春被捕入獄,不久即染癲癇病,家里人知道后,即委張君逸先生幫忙救人。方駿曾多次講清了當年他能很快從牢中走出來,完全得益于張君逸先生的竭力救助,而不是靠出賣同志獲釋的。這是一個關乎人的清白的政治歷史問題,他必須要求法院給予糾錯、平反。
張君逸(1905—1969)是著名愛國民主人士,國畫大師,新安畫派代表人物之一,民國書畫家張翰飛之子。其時,君逸先生可謂身份顯赫,加上他當時在軍中任上校秘書的地位,才得以救出方駿。談起這段歷史,方全安感慨萬千地說,要不是君逸先生相救,他父親恐怕也和同監的其他共產黨人及親共抗日積極分子一樣被殺害了。方駿那時候還是青年學生,方全安動情地說,果如此,哪還會有他們這些子孫后代?遺憾的是,后來方駿被打成右派,張君逸再也救不了他了,因為張君逸先生在那個瘋狂年代,更是自身難保了。不過,令方全安先生欣慰的是,他在家里在找到了這份父親留下的申訴材料,并從中發現了父親的救命恩人,也找到了恩人的后代。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