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下起了蒙蒙細雨。在蚌埠“宅家”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我,從陽臺窗口伸頭往樓下望去,見到小區門口三名胳膊戴著袖章、面部戴著口罩的執勤人員,依然在堅守崗位,除了他們,再無旁人?;氐轿輧龋铱吹嚼蠎鹩褩罘舶l來的一條手機微信:想念戰友們。
楊凡戰友,我們也在掛念著你啊。
初見楊凡,是在1990年春季江蘇鎮江的軍營。那是我參軍入伍的第二年,在部隊機關食堂當炊事員。一天,我看到通信連執勤排總機班新分來一位女兵,列兵軍銜,中等身材,齊耳短發,皮膚白晳。她雖是新兵,卻英姿颯爽。她說話直接爽快,顯得性格開朗。當天,我便知道這個氣質不凡的女兵來自湖北武漢,名叫楊凡。
總機班的女兵們在機關食堂吃飯,我都認識。我從部隊往家里打電話,往往請在總機班的安徽老鄉張燕萍、倪云、殷琰琰等戰友幫我接通。楊凡雖然不是我的老鄉,但自從我認識她以后,也經常請她幫我接轉家中的電話,她每次都愉快地答應。楊凡給我最深的印象,是她平日特別喜歡吃辣椒,典型的“辣妹子”。我經常制作一些油潑辣椒,裝入玻璃瓶中送給她,讓她過足“辣癮”。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后來,我和楊凡等戰友陸續從部隊退伍?;氐降胤焦ぷ饕院?,我見過楊凡幾次。一次是在1998年,當時我在地處皖東北的家鄉五河縣工作,楊凡只身來到五河。我邀請她熟悉的五河李曉龍、靈璧張燕萍等戰友作陪。另一次是在2015年,由省城倪云戰友牽頭,部分老戰友相聚合肥,楊凡應約帶著女兒從武漢趕來。當時我已從五河調到合肥工作,戰友們歡聚一起,笑談今昔,無拘無束,格外親切。
2017年4月,我到武漢出差,住宿東湖翠柳村客舍。當天傍晚,楊凡與另一戰友陳軍霞驅車來到賓館,把我接到武漢比較出名的龍蝦店——巴厘龍蝦。我們喝著五糧液,品嘗美味小龍蝦,共敘美好戰友情。
今年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國人原本溫馨美好的團聚時刻。為了抗擊疫情,武漢宣布封城,楊凡和眾多武漢市民一樣,被封在了城內家中。
武漢封城以來,楊凡便成為包括我在內的戰友們關心的對象。這些天,只要一看到“武漢加油”“天佑武漢”等字樣,我的腦子里就會迅速想到楊凡。好在,楊凡在戰友微信群中,能夠正確面對疫情且精神樂觀,“總會過去的,春暖花開的時候,一切都會好了。”“感謝同胞們對武漢的支持,大家都保重!”“中國必勝!”她發在微信群里的話語,讓我感到,楊凡不愧是當過兵的人——楊凡不“凡”!轉而一想,楊凡同眾多封城“宅家”的武漢兄弟姐妹一樣,也是凡人。凡人所做的事情并非都平凡。他們積極響應和服從政府號召——“宅家”。家也是城。留守家中不出門,不給防控工作、不給社區添亂,就是為抗擊疫情作貢獻,理所當然受到我們的尊重。
細雨仍在下。這是貴如油的春雨,預示我們離恢復正常生活應該不遠了。畢竟,陽光總在風雨后,愁云豈能遮望眼;畢竟,吾今雙眼觀雨意,亦知終會有晴時。我堅信,有舉國上下14億同胞的眾志成城,抗擊新冠肺炎的戰“疫”,最終一定會取得偉大勝利!
我和戰友們彼此祝福,互相鼓勵。我們與楊凡相約,待陽光普照,鮮花盛開,疫情結束,大家再相聚武漢,同飲慶“功”酒,再敘戰友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