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不清第一次見到口罩是什么時候,可我清楚地記得第一次見到的,是白色的棉紗口罩。印象中,口罩主要是冬天佩戴的御寒用品,還有就是醫院的醫生和護士的職業裝備。
2003年,非典疫情暴發前的一周,我正在北京參加一個培訓學習。當時在街上幾乎看不到戴口罩的游客和市民,可回程的那天,首都隨處都是戴口罩的人。心生好奇,我就在天安門廣場隨手拍了幾張照片。回到安徽后,就有報社的編輯打電話,問我有沒有拍市民戴口罩的街景照片。也就是從那時知道,疫情期間戴口罩的作用和意義。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元月23日,遠在成都的朋友,輾轉從國外給我寄來了一盒N90口罩,提醒我疫情期間注意防范。那時,阜陽還很少有人戴口罩,我也就沒放在心上。沒想到26日那天,先后接到幾位親友的電話,大致意思都是說:防疫專家認為,最好的防疫方式就是戴口罩,可在藥店根本買不到口罩,問我有沒有渠道買到。就這樣,一盒口罩被妻子分給了幾個家庭使用,算是暫時給幾個家庭救了急。
一周后,說到新冠肺炎疫情,一位上海的朋友在電話中感慨:孩子真的長大了,今天給家里寄了一箱口罩!原來朋友的兒子在日本留學,武漢疫情發生后,在未和家人聯系的情況下,他就緊急購買了一箱口罩寄回國內。得知我因工作需要,已提前上班,急需口罩防護,第二天朋友就給我寄來了一盒40個口罩。當我在微信朋友圈里發出“雪中送炭,疫情期間送口罩的都是親人”的感慨時,有人評論:絕對親人、絕對真感情,這是真愛呀!豈曰無衣?與子同裳。這一盒口罩不僅解決了我的防護問題,分給幾位親友后,也讓他們得以緩解焦慮的心情。
家住武漢市武昌區的一位老師,近幾年我一直在向他請教造型藝術。得知武漢封城以后,我就電話聯系他,想為他做點什么,當時他反而安慰我:家里什么都不缺,你和家人要做好防護!第二次和他聯系時,他已不再淡定,可也只是說:現在他在所屬社區值班,急需防護服。由于防護服是緊缺物資,在聯系到加工廠家后,也因故未能買成。讓我沒想到的是,一位同事在得知我在想方設法為這位老師買N95口罩時,通過微信轉來捐款,讓我給老師多買點口罩。稍后,和她一個辦公室的同事也轉來了同樣金額的口罩款。我幾經周折終于買到了口罩,用快遞寄出,第二天就到了武漢。
疫情發生后,平時很少看電視的我,幾乎每天中午都準時守在電視機前收看抗疫新聞,這中間出現最多的畫面,就是戴著口罩的醫護人員。這么多天,我一直在想:戴著口罩的醫護人員是多么美,他們那堅定的眼神,給患者傳遞的是戰勝病毒的勇氣和信心。疫情期間,戴著口罩的我們,好像距離變遠了,可是人與人之間心的距離,分明貼得更近了。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