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拿奈良岡功大不當菜,翻翻往事,你會驚訝發現,他贏過國羽男單的陸光祖、李詩灃、翁泓陽和趙俊鵬,沒錯,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橫掃過國羽男單,除了石宇奇。開場的氣場是這樣的:誰也不怵誰。石頭的兩條斜線保持著優勢,但是兩個殺上網被奈良岡功大神奇逆轉,石宇奇放棄了第二局。這時候你不得不說:
奈良岡功大,有點東西。
然后石頭穩住,7:1拿捏住了這位日本版駱建佑,小而靈面對大而猛,最好的戰術就是打大個的轉身,安賽龍聽到這個說法,在丹麥的家中頻頻點頭。不得不說,一度被當作林丹諶龍接班人的石宇奇,有時候確實有點又臭又硬,有時候確實也有點爛泥扶不上墻。但是決勝局來到20平的時候,當奈良岡功大的推球被司線喊出界內的時候,你不得不說:
奈良岡功大,有點東西。
石頭一如既往陰沉著臉,看不出悲喜。彈幕上各種莫名其妙的情緒在飄蕩,在石頭因為退賽和不當言論沉寂了36個月之后,石宇奇沒有被防守異常出色的奈良岡功大“水滴石穿”,24:22,你看到石頭這個一度傷病纏身、非議不斷,但確實被當做國羽男單領軍人物的男人回來了,扔拍子,握拳大叫。這場艱難又思路清晰的勝利,你不得不說:
石頭,其實有點東西。
丹麥公開賽決賽,等在那頭的,是網前更細膩,暴力美學中透露著更加穩定信息的李梓嘉,英雄惜英雄,最快的箭和最長的茅。駱建佑挑落安賽龍,石宇奇拿捏奈良岡功大,像一枚硬幣的兩面,思路和目標相似,結果正好相反。不好說趙俊鵬靈光一現突襲李梓嘉成功價值幾何,但趙俊鵬為代表的一撥國羽男單確實給人有些難堪大任的印象。石頭曾經握著一手好牌,如今,26歲的石宇奇面對李梓嘉,也可以看做又起了一手好牌。
當然競技體育不能這么功利,可是確實武無第二。這屆丹麥公開賽確實有意思,確實有點天下大亂,尤其是男單和女單。看羽毛球特別有意思的一點是,你能從隊員到教練的各個層面感受到太多中國元素,當然這是褒義的。而即便你不說石頭和奈良岡功大的比賽,頭一場的李梓嘉和駱建佑也很有說頭:
原本你可以說這是馬來西亞內戰,雖然李梓嘉退出了馬來西亞國家隊,而這時候駱建佑好像是李梓嘉退出的另一條證據——因為出生在馬來西亞的華裔駱建佑在馬來西亞國家隊沒有機會,所以他選擇成為新加坡國羽一哥。同時,兩個人的贊助商都是中國品牌。駱建佑在安賽龍訓練營迅速提升,我們知道,安賽龍的教練正是“丹麥羽毛球教父”張連營。
說到這,連最近看的劉勃的“青春中國三部曲”(《《失敗者的春秋》《戰國歧途》和《司馬遷的記憶之野》)都可以介入了,歷史也不光是勝者書寫,就像林丹李宗偉的量子糾纏,也就是失敗者也有自己的“春秋”,百家爭鳴的戰國沒有走向歧途,正是各種“子”成為青春的佐證,司馬遷當然有自己格局上的歷史局限,但他的視野并不狹隘,以史為鏡的意思是,主流的和偏見的,都能提供一個視角。
參差多態乃是幸福的本源,這個時候,重要的,難道不是舞臺一直在,觀眾一直在嘛。你方唱罷我登場,可不是全然的貶損,場子要熱也是硬道理。所以要有林李時代,所以要有安賽龍,所以要有這眼花繚亂的戰國群雄。(蔣楠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