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既是拉動內需、繁榮市場、擴大就業的重要內容,也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發揮著顯著作用。近年來,祁門縣充分發掘利用文化資源,加快做好文旅融合發展大文章,通過文旅融合更好帶動產業發展、促進富民增收,不斷為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增勢賦能。
祁紅非遺手工坊開館以來,吸引了不少省內外各地的茶人、游客前來參觀,在非遺體驗中感受祁紅魅力。據了解,祁紅非遺手工坊建筑面積4120平方米,館藏300余件與祁門紅茶相關的文物,坊內設有展示區、體驗區和品鑒區等多個區域,全面展示了祁門紅茶的歷史淵源、制作工藝和文化內涵。匠心打造的祁紅非遺手工坊正是祁門紅茶集團將祁門紅茶制作技藝與旅游深度融合的體現,結合生態示范茶園和產業園,讓茶園變花園、茶區變景區、茶山變金山,真正實現茶旅融合賦能產業發展。
“祁門紅茶非遺手工坊集文化展示、技藝傳承、旅游體驗和高端手工祁門紅茶制作于一體,讓游客從單純的參觀者轉變為參與者,進一步加深了他們對祁門紅茶文化的理解與熱愛。2025年我們將通過茶、文、旅融合延伸祁門紅茶產業鏈,不唯文旅、超越文旅,提升品牌價值,助推祁門紅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帶動茶農增收致富。”安徽省祁門紅茶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治介紹。
鄉村想要實現“破圈”發展,要靠有創造力的年輕人,“數字游民”正成為城市創新發展的強大動能。在全力推進大黃山世界級休閑度假康養旅游目的地建設背景下,祁門縣搶抓“數字游民”新機遇,整合資源優勢,出臺相關政策,積極引入項目。位于祁門縣平里鎮的祁民公社項目正是一個集住宿、社交、辦公、生產于一體的“數字游民”社區,項目建成后,將充分吸引年輕群體前來干事創業,充滿干勁的青年人也將善用他們的“新思維”,就地打造新模式、新業態來反哺鄉村,給鄉村注入源源不斷的生命力。
“祁門有豐富的文旅資源和特色產品,也在全省率先發布了數字游民生態圈培育政策,這些都深深吸引了數字游民在這里邊工作邊生活,我們祁民公社也致力于打造一個集生活、生產、生態于一體的現代鄉土社區,結合當地產業鏈共居共創,讓文旅休閑在祁門不僅僅是游覽觀光,還是一種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在地文化體驗。”祁民公社編導麥東媛說。
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的發展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引擎和方式。悅享文堂故里度假區自運營以來,充分挖掘文堂村深厚文化資源和絕佳生態環境,努力打造獨具特色的旅游產品,如荷家歡親子游、文堂白龍會、神農祈福大典等,讓親子休閑、研學旅游成為激活鄉村發展的流量密碼,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文堂故里是文旅企業和鄉村共同發展共贏共興的代表,隨著度假區游客的不斷增多,也帶動了本地土特產的銷售,像祁門紅茶、黃精、字豆糖等都很受歡迎。2024年我們為村里帶來了100多萬的就業收入,我們還鼓勵年輕人返鄉創業,成為鄉村振興合伙人。我相信今年,跟隨文堂故里度假區的發展腳步,文堂村的經濟發展一定會取得更大突破,用鄉村文旅帶動鄉村經濟發展。”悅享文堂故里度假區創始人余麗蓉表示。
近年來,祁門縣堅持文旅賦能帶動產業發展,立足資源和區位優勢,錨定文化、生態、鄉村、康養、美食、民宿等多元旅游形態,相繼開發“祁境尋茶之旅”“紅與黑”等多條精品文旅路線,在游學課程培育、特色美食推介、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各類主題活動賽事打造等多領域持續深耕細作,不斷推出系列文旅新場景、打造文旅消費新亮點,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5年我們將積極推進全域旅游發展,努力把文化旅游業打造成支柱產業和具有顯著時代特征民生產業、幸福產業,為建設‘世界紅茶之都,美麗康養祁門’貢獻文旅力量。”祁門縣文化旅游體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見表示。(程晶晶)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