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縣是一座千年徽州古城,依偎在青山綠水間,自然與歷史的和諧共融,繪就了一幅充滿文化韻味的動人畫卷。
一瞬千年 共此一城
歙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底蘊深厚。公元前221年秦始置縣,宋設徽州,五峰拱秀,六水回瀾,一府一縣同城相守1400年,是古徽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被譽為“東南鄒魯、禮儀之邦”。這里故事如詩、藝術如海、非遺如珠、民俗如光,共同見證著古歙大地的厚重與璀璨。
經歷過歲月的洗禮,徽州古城墻依然巍峨聳立,四周清水環繞,四季花開,已成為歙縣人民休閑健身娛樂的好去處,也是外地游客到此必游的代表性景觀。徽州府衙大氣磅礴,南譙樓深邃悠遠,許國石坊氣勢恢宏,中和街、斗山街、打箍井街縱橫交錯……在徽州古城,無論行走還是居住其中,常常會在某個時刻被突如其來的一種年代感擊中,一瞬間,仿佛潛入深深的時間海洋,四周光影流動,恍然不知今夕何夕。
在歷史的接續和時代的潮流中,徽州古城時刻散發著前進的光芒。千年府城的文脈,漁梁老街上的煙火,一城一江的剛柔并濟……構成了徽州古城的斑斕底色,依然在訴說著屬于這個時代的古城故事和精彩瞬間。
古城保護 持續“上新”
漫步古城,人在城中,城在景中。作為擁有2200多年歷史的古城,歙縣人民對古城的情感,始終深厚;對古城的保護,一直在進行中。
連日來,在徽州古城德勝門城墻修復工程項目現場,施工人員正按照時序進度全面推進城墻修復工作。德勝門原為府城東大門,作為府縣同城的標志性建筑,歷代皆有修繕。據悉,該項目將重點恢復德勝門原有形制特征,對周邊環境設施進行改造提升,建成后將成為古城內又一重要的景觀節點。
歙縣持續加大項目資金投入,徽園停車場建設、斗山街支巷道路改造、甕城整治工程、問政門城門修復、文創中心創客空間、潮水門城墻修復等一系列基礎設施項目已建成完工,又相繼對古城電力、通信、雨水、消防等進行綜合改造,這些都賦予了徽州古城新的生機和活力。此外,歙縣常態化落實徽州古城保護聯席會議機制,貫徹落實《歙縣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結合“11·21”徽州古城保護宣傳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等活動,提升廣大市民保護古城、愛護古城的責任意識,古城保護氛圍愈發濃厚。同時,徽州古城統籌做好古城內房屋、歷史建筑的合理收儲和活化利用,結合民宿、休閑康養、徽州美食、非遺文化等業態的更新發展,推陳出新,不斷完善徽州古建筑保護修繕利用工作。
穿越浩瀚的歷史,古城經過科學有效保護,已經煥新出發。
文旅“出圈” 大放異彩
不久前,安徽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網站公示省級服務業集聚區和集聚示范區績效診斷結果,徽州古城文化旅游產業集聚示范區擬納入績效評價獎勵集聚區名單。
近年來,徽州古城文化旅游產業集聚示范區規劃深入挖掘古城歷史和徽州文化內涵,積極引進發展文化旅游新業態、新模式,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集聚規模不斷壯大,集聚效應不斷顯現,成為徽州旅游的游客集散地和重要的休閑度假勝地、傳統文化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的先行區。
2022年元月,徽州古城景區取消大門票,這一舉措開放的不僅是城門,更彰顯了一種包容的姿態。這一創新舉措讓更多的人可以親身體驗和了解寶貴的歷史遺存,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文化自信具有積極作用。隨著“青綠新安·歙采繽紛”城市品牌的有效推進,徽州古城越來越吸引著四面八方的游客,成為目光“聚焦點”和“閃光點”。尤其是近些年來,隨著一系列體育活動賽事、主題推介活動以及“一城”系列宣傳推廣,讓千年古城在新的文旅時代“出圈”出彩,有效推動商文旅、農文旅、體文旅、工文旅等深度融合,打造出新的消費體驗新場景和新業態,通過品牌提升、特色打造,有效帶動了古城及周邊餐飲、民宿、旅拍等相關產業集聚發展,進一步提升了徽州古城的美譽度和品牌影響力。
在未來的高質量發展中,徽州古城持續聚焦文旅融合主題,緊扣“大黃山”這個IP,充分發揮古城獨有的歷史文化優勢,做精做細做活文旅活動,把文化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加快旅游業態升級打造,豐富旅游產品業態供給,創新旅游業態模式,持續不斷挖掘地域特色、獨有資源、文化內涵等城市特質,打造古今交融的現代秀美之城,讓文化“活”起來、旅游旺起來、消費熱起來。
一座古城,一幅畫卷,從時光深處走來,散發著新時代的活力與精神。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既是時代之問,也是歷史賦予的重任。守護好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讓歷史燭照徽州大地,讓燦若星河的徽州文化,跨越時空,熠熠生輝。(吳登)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