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2024黃山市文旅新品發布暨歙縣招商推介活動在歙縣舉行,現場發布了歙縣“一城一江一鄉”三大百億組團項目,為歙縣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孕育涌動的生機。
一座城
是從前慢。
安安然在鬧市中央,聽過茶道上噠噠的馬蹄,見過航道上遠去的孤帆,金戈鐵馬或霓虹璀璨都算不得新事,多少人奔它而來,它都欣然暢懷。
在這里,歷史是可觸可感的。徽州歷史博物館歷時三年建成,你來或者不來,徽州的前世今生就在那里。中山巷被珍重保存的古民居是徽文化極其重要的暗線。當工藝不可避免地走向快節奏,唯有徽州工匠,秉持著對傳統手藝的眷戀,用一次人生的選擇,穿越幾十年的重量。抿一口“老爺咖啡”,陽和樓觀人潮涌動,煮一壺“滴水香茶”,南譙樓聽茶余人生,夜幕降臨,魚燈搖曳,在徽州府有喜中感受古城煙火氣的更迭。
徽州古城墻。
一條江
是時間之外。
在暮色四合時乘搖櫓船沿練江下行,船幔霧一樣輕,山是終年蓬松的山,水是亙古柔軟的水。舟行慢慢,直到成為夜的一部分,新月指向家的方向。欣賞過這樣的山水,只有一次,便很難再被世俗的焦灼所左右。
歙縣地處皖南,一衣帶水,依水連城。山水間多的是歷史的褶皺。近年來,歙縣以實施全國首個跨省流域新安江生態補償機制及建設新安江——千島湖生態保護補償試驗區為契機,推動旅游與多業態深度融合,促進鄉村旅游、研學體驗、戶外運動、徽州民俗等多業態蓬勃發展。
如今,船行中流,江水如練。宿一晚水天一舍,數聲搖櫓過,做縱情山水的雅士過客,行一程翩翩魚船,泛舟天地間,是閑庭信步的灑脫人生。奔騰東流,舟船破浪,見證徽州商人由漁梁壩發軔成就的傳奇,點點漁火,散若繁星,“九姓捕魚”是新安江漁民生生不息的圖騰。這是江南水鄉獨有的和諧風景,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
新安江風光。
一種生活
是細水長流里把生活還給生活。
生活的閑慢來自食物的豐饒熱氣。皖南山鄉的吃食都與時令有關。等問政的香筍破土,等豆腐的菌絲變得綿軟,等馬頭墻邊一顆將墜的紅柿,等恰如其分的冬雪落在青瓦上,再支起小火爐,且以新雪煮新茶。
還來自于精神的富足。是樸素鄉愁里的真情掛礙,陽產的炊煙與霧靄,賣花漁的紅梅與冷香,汪滿田的大魚與煙火,在村民淳樸的堅守里,時間的質地變得厚重,美好的故事統統有了發生的可能。
更是耕讀傳家下的囊螢映雪,“雖十家村落,亦有諷誦之聲”是徽州人的底氣,1176年朱熹二歸故里,從此“深山遠谷,居民之處,莫不有學有師”,“東南鄒魯”抑或行知故里,朗朗書聲至今依舊古老綿長,枕著曲曲折折的新安江,飄進每一個徽州人的夢里。
生活在這里,或是別處,遲遲早早總有懂徽州的人會愛上這里,這或許才是歙縣的迷人之處。
徽派盆景發源地——歙縣賣花漁村。
顧雪菲
(照片/歙縣縣委宣傳部)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