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大皖新聞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大皖新聞訊 2月25日是農歷正月十六,全椒縣舉行盛大的民俗文化活動“走太平”,全縣及周邊多地數十萬群眾走上街頭,走過太平橋進行祈福。中國首枚奧運金牌得主許海峰專程回到家鄉,為“快樂健身行”活動鳴槍助跑。
許海峰站在隊伍前列
全椒縣委副書記、縣長唐雨告訴大皖新聞記者,“正月十六走太平”是全椒縣歷史悠久、富有特色、極具影響、群眾自發的傳統民俗活動,自東漢初年開始延續至今兩千年盛況不衰,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傳承時間最長的全民健身走活動,被納入安徽省首批非遺目錄,是安徽省全民健身十大品牌之一,被國家體育總局評為“中華體育文化優秀民俗民間項目”,正在積極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每逢正月十六這一天,全椒縣城萬人空巷,南京、合肥、滁州等周邊市民紛涌而來,紛紛走上太平橋,為新的一年焚香祈福,共求健康平安。
參加快樂健身走隊伍綿延數千米。
當日上午啟動儀式后,大皖新聞記者隨著綿延數千米的人流“走太平”,傳統路線為三橋兩街,從漢代建的積玉橋進入袁家灣老街,過宋代建的紅欄橋至太平大街,最后走過太平橋。
萬人參加快閃“歌唱祖國”
“這是第二次參加家鄉‘走太平’活動,非常開心!”許海峰開心地對大皖新聞記者說,上次參加“走太平”活動是2019年,經過新安晚報牽線搭橋他終于回到思念已久的家鄉。時隔5年,此次他專程回到家鄉參加“走太平”活動,心情十分激動,他表示“走太平”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全民健身活動。
全椒縣“走太平”被譽為“中華民俗的活化石”,2006年12月被列入為安徽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據介紹,“走太平”傳統路線為三橋兩街,從漢代建的積玉橋進入袁家灣老街,過宋代建的紅欄橋至太平大街,最后走過太平橋。“走三橋”寓意為“遇難平”,意為遇到困難皆可平定;而過兩街,意為“團團圓圓”“平平安安”,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步步高的期盼。
太平橋上人流如織
全椒縣是《儒林外史》作者吳敬梓的故里,是中國地名文化遺產保護促進會評定的“千年古縣”。全椒縣“走太平”獲2021-2023年度“安徽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殊榮。在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主辦的“我最喜歡的‘非遺過大年’視頻評選”活動中榮獲全國第五名,是安徽省唯一獲評并獲獎項目。
民俗活動精彩紛呈。
作為一項傳承了近2000年的民俗,“走太平”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影響越來越大,范圍越來越廣。周邊蘇浙滬、上至京津塘、下至粵閩桂,皆有人專程到全椒走太平,祈大運。2009年開始有外國友人參與正月十六走太平活動,美、澳、意、日、韓、德等國外友人結隊前來,2011年印度尼西亞組織留學生前來“跨南海 走太平”。近年來,每年參與群眾達60萬人次。
大皖新聞記者 葉素健 攝影報道
編輯 許正文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