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在安徽省黃山市祁門縣祁紅科技博覽園內,一場熱鬧非凡、別開生面的“大使茶座”在這里舉辦,多國大使與當地非遺傳承人共聚一堂,品一杯祁紅,賞非遺文化。
以茶為媒 “祁”遇山水
一城詩畫山水,百年祁紅飄香。茶香氤氳之中,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在此交融,塑造著祁門的韻致與氣度,今天的祁門將以更加包容開放的胸懷面對八方來客。
祁門森林覆蓋率高達88.64%,多次入選百佳“深呼吸小城”“中國天然氧吧”。境內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牯牛降被譽為“亞熱帶邊緣的綠色自然博物館”和“珍稀物種的天然基因庫”。
在致辭環節,安徽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二級巡視員胡健表示,黃山作為徽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擁有大量的徽州非物質文化資源和非遺傳承人,要加強中外文化交流互鑒,進一步促進民心相通,以茶會友,在領略黃山之美、徽州之韻的同時,體驗“皖如仙境”的山水精彩,感受江淮大地的蓬勃生機,感受美好安徽的建設成果。哥斯達黎加駐華大使阿爾弗雷多·奧爾圖諾表示,茶是好客和友誼的象征,古老的茶葉不僅僅是一種飲料,它是了解中國文化的窗口,也是連接世界各地人民的橋梁。在這場以茶為媒、共話發展的交流中,外國大使們品嘗了醇美的祁門紅茶、觀賞了神秘的祁門非遺,在這場文化的體驗中分享了各國經驗和獨到見解,探討合作交流發展,大使的到來也將給這片土地帶來更多的關注和機遇。
非遺盛宴 繽紛上演
祁門縣物華天寶,擁有諸多非遺“寶藏”。神秘的祁門正掀開它的神秘面紗,向世界發出活力邀約。
在祁紅科技博覽園,祁門紅茶、安茶、嵌字豆糖、徽州手工瓷等新奇精美的非遺產品琳瑯滿目,非遺展示區一下子就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力。嵌字豆糖是明清以來祁門縣百姓逢年過節招待客人的傳統糕點,外形方正、中間嵌字,具有濃郁的地方風味。展出的嵌字豆糖上印有“走進黃山”“大使茶座”等字樣,與活動相呼應,成了現場的“香餑餑”。看似普通的瓷土經過揉泥、拉坯、利坯、補水、吹釉、晾曬、燒制等工序的鍛造,最后呈現出形態各異、色澤精美的手工瓷器,人們紛紛駐足欣賞。技藝醇熟的手工藝人雙手揮舞、指若游龍,一個精巧的竹簍便躍然眼前,它的作用便是盛放有“安五臟六腑”之意的安茶。安茶別有一番滋味,引得嘉賓們紛紛贊嘆......
隨著陣陣鼓聲響起,非遺盛宴正式拉開序幕。只見演員們身著各色戲服,頭戴彩色面具,隨著鼓點聲不斷舞動,為中外嘉賓獻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連戲《天官賜福》的表演。“一賜國泰民安,二賜風調雨順,三賜五谷豐登”,表演者的唱詞鏗將有力,將美好的祝愿傳送出去。一曲終了,鼓點聲仿佛依舊激蕩在觀眾的心間。目連戲作為徽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為研究中國戲曲史提供了的重要史料,堪稱戲曲史上的活化石,是一份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非遺技藝的展示和互動,讓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延續的同時,又迸發出了新的生機與活力,不僅給予了觀眾美的享受,也彰顯出祁門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
在大使茶座上,中外嘉賓品茗交流,大家分別圍繞文化交流與文明互鑒、茶與咖啡、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文旅融合發展等話題進行了探討交流。祁門縣委副書記、縣長江成永表示,祁門特質可以用五種顏色來表達,紅色代表祁門紅茶,綠色代表生態王國,白色代表祁門瓷器,金色代表道地藥材,黑色代表祁門安茶。登黃山天下無山,開祁門幸福有門,他誠邀國際友人常來登黃山、開祁門。
紅黑傳“祁” 共同演繹
位于神秘的北緯30度圈、黃金產茶帶的祁門,不僅盛產被譽為“茶中英豪”“紅茶皇后”“鑲著金邊的女王”的祁門紅茶,還有被東南亞人譽為“圣茶”的安茶。這一“紅”一“黑”,在祁門這個小城里交相輝映,共同演繹中國茶界那份獨有的“祁”跡。
中國紅茶,起自明末,盛于清代,走紅當今。祁門紅茶由“祁紅鼻祖”胡元龍創制,歷經吳覺農、胡浩川等業界大師百年來的錘煉、改良、提升,“祁門工夫紅茶”久負盛名、經久不衰。祁門紅茶傳統制作技藝先后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祁門紅茶是中國傳統十大名茶中唯一的紅茶珍品,位列世界三大高香紅茶之首,三度榮獲國際金獎,四度蟬聯國家金獎,一代偉人鄧小平盛贊“你們祁紅世界有名”。祁門縣作為安徽省唯一代表加入“萬里茶道申遺城市聯盟”。
從世界三大高香紅茶祁門對話到祁紅采摘節,從“祁棋相逢”到“詩茶相攜”,從萬里茶道——環中國自駕游集結賽到2023世界制造業大會祁門縣“皖美首臺套”發布,從“秋望長安 祁紅飄香”到“大使茶座 走進祁門”無不是棋、詩和茶等優秀傳統文化在交流,無不是傳統非遺與現代時尚交融,無不是國際元素與鄉土氣息碰撞,一同助推“祁門紅茶”這個世界級文化IP“垂直崛起”。
論茶史,安茶比祁門紅茶要更久遠一些。創制于明朝的安茶,是介于紅茶,綠茶之間后發酵的緊壓茶。安茶有道夜露工序,即利用天然露水,對干茶進行發酵,世間獨有,工藝稱絕。竹簍是安茶獨特的身份標識,簍呈橢圓形,內襯箬葉,工藝獨特,做到茶香、箬香、竹香三香合一。隨著對安茶制作技藝的傳習不斷深入,安茶的品質更加優化,2014年安茶獲批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稱號,安茶制作技藝入選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5年榮獲中國博覽會黑茶金獎。
高鐵將通 大使駕到
隨著新時代的“萬里茶道”已然出發和“高鐵時代”即將到來,祁門縣正處在千載難逢機遇期和大有可為新階段。
一座外觀類似“門”字形的高鐵站佇立在蔚藍的天空之下,這是嶄新的祁門南站。祁門南站位于祁門縣中心區域南約3公里處,站頂兩側曲線由高處下降,弧度逐漸趨緩,體現了線條美和力量美。站內環境整潔雅致,以“兩水一山現閶門,閶江雙虹鑲祁紅”為主題,營造了徽派建筑四水歸堂的天井場景,融自然景觀于建筑風格之中,風格簡潔又不失莊重。
祁門縣地處黃山西麓,與江西毗鄰,是安徽的南大門。過去祁門只有普速鐵路,如今祁門南站雄姿初展,昌景黃高鐵的試運行標志著祁門從此邁入了高鐵時代。昌景黃高鐵開通、祁門南站建成,祁門將實現與合福、杭黃等線路連通,大大縮短時空距離,促進與華東地區的生產要素流動,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在昌景黃高鐵運行后,祁門縣也將成為安徽連接珠三角的“橋頭堡”,為當地的發展注入新的能量與活力。
高鐵將至,未來已來,祁門熱忱歡迎各方有識之士來祁門投資興業,共同品讀綠色祁門、舌尖祁門、神秘祁門。祁門縣將繼續以茶為媒,搭建友誼之橋、講好祁紅故事,畫好“同心圓”、擴大“朋友圈”,努力讓世界聽見祁紅的聲音。
據了解,本次活動由黃山市人民政府、安徽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世界知識出版社主辦,祁門縣人民政府承辦,黃山學院、黃山職業技術學院、天之紅祁紅科技博覽園等單位支持。(祁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