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打防非法占用耕地林地違法犯罪工作情況。
省檢察院有關負責人在發布會上介紹,2021年以來,全省檢察機關通過依法從嚴打擊破壞耕地、林地等農用地資源違法犯罪行為,強化公益訴訟,推動社會治理,助力守護糧食生產“命根子”,取得積極成效。為切實維護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省檢察院連續兩年與省自然資源廳、省公安廳聯合開展打擊破壞耕地、林地等農用地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對未經批準擅自占用耕地、林地用于工程建設、傾倒建筑垃圾破壞農用地資源等犯罪行為進行集中打擊,有力遏制了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
專項行動中,檢察機關對天長市川橋河植物園項目非法占用耕地等4起重大案件聯合掛牌督辦,加大提前介入力度,引導公安機關完善證據體系,對事實認定、法律適用提出意見建議,形成了工作合力。 據了解,2021年以來,我省檢察機關共批準逮捕非法占用農用地犯罪14件14人,依法提起公訴54件76人。同時依托“府檢聯動”機制,強化行刑銜接,2021年以來共建議行政執法機關移送非法占用農用地犯罪39件45人,監督公安機關立案4件4人,提升了打擊犯罪效果。
在防范破壞耕地、林地等領域,全省檢察機關加大公益訴訟辦案力度,共提起民事公益訴訟2023件,督促修復耕地、林地1300余畝。通過開展“守護綠色江淮美好家園”專項檢察監督活動,強化對黃山、大別山等重點生態功能區林業資源保護,推動解決涉林資源保護問題200余處。
履行公益訴訟職責過程中,全省檢察機關還通過對案件被告人推行“補植復綠”“勞務代償”等替代性責任承擔方式,力求辦理一案,還原一片青山,恢復一片生態。蚌埠市五河縣檢察院督促違法行為人在大鞏山補植復綠基地補種樹木1.2萬余棵,形成我省面積最大的公益訴訟生態修復林。合肥、黃山等地探索建立認購“碳匯”替代性修復生態環境責任承擔方式,完善恢復性司法保護新路徑。
對辦案中發現的耕地、林地保護方面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全省檢察機關通過制發檢察建議推動社會治理。阜陽市針對辦理的一起破壞林地犯罪案件中古樹保護方面存在的監管漏洞,制發檢察建議并協同行政主管機關開展專項整治,實現了對全市998棵古樹全面系統保護。
省檢察院有關負責人表示,檢察機關將進一步健全與行政機關的線索通報、案件移送、信息共享、信息發布機制,全力推進打擊非法占用農用地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同時進一步落實行政處罰與刑事處罰正向銜接工作,細化完善行、刑反向銜接機制,為有力打擊犯罪筑牢法律監督堤壩,以高質量的檢察履職,切實把安徽的好山好水保護好。 檢宣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