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那天在我家門口那條街上走,碰到一個算命的女人,她老遠對我吆喝:“大姐啊,你的面相好貴氣,一看就是坐車的不是開車的?!蔽壹贝匍W身,心想,姐們,這你可說錯了,我更愿意開車而不是坐車。
這幾年我增加的壞毛病之一就是不愿意坐人家的車,不管是出租車還是私家車,方向盤在別人手里我就很不踏實。
一旦上了別人的車,我眼睛緊盯屏幕,想要看清當前碼數;右腳不自覺地使勁,想幫人家踩剎車;手抓著車門,仿佛這樣能幫助車輛保持穩定。好在最近宣傳坐前后排都要系上安全帶,我從善如流,一上車就抓過安全帶,開開心心做個守法公民。
就算是這樣,也不能完全消除我內心的恐懼,哪怕很短的行程,到達目的地時,我都感覺是劫后余生。
這種莫名的恐懼很影響生活,總有很多場景沒法自駕。比如以前每年要去一趟公積金管理處,那地方在老城區,不通地鐵,車位很難找,有時找車位花的時間比開過去還長。導致的結果是,我隔半年想到有這趟行程就開始做心理建設了。還有去外地出差,就算有人報銷,我還是心意如鐵地舍出租車選地鐵乃至公交車……
自己都想跟自己說一句:“何必呢!”
這不是簡單地要把方向盤握在自己手里,它是心疾的體現,根本原因是害怕失控?;叵肫饋?,這毛病是從我知道自己懷孕那天開始的。
懷孕后我對失控變得零容忍,生命里有了一個你需要付全責的人,不敢出一點差錯。我當時病態到什么程度呢?吃完零食忽然想起要看成分表,再拿來跟“孕期必讀”之類的書一對照,發現有那么一兩樣可能會致畸,立即摳著嗓子吐出來,明知道離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
剛出生的孩子,弱小到讓人不敢觸碰,手指像是紙做的一般單薄。很自然地有許多擔心,擔心他不能無病無憂地成長,擔心自己變老,擔心生活失序,明知皆不可控,還是會像王熙鳳問秦可卿那樣自問:“能不能想個法子永葆無恙?”
控制欲越強,失控感就越強。坐車只是一個例子,許多時候,我都能感到,自己在心里攥緊雙手,腳趾摳住地板,不是因為尷尬,是想要用力但又不知道如何用力。
我幾乎所有負面情緒都和控制欲有關,比如說生氣。在網上或現實中聽到各種胡說八道,會覺得“這人怎么這樣啊”,還要去找親朋好友論證:“這人怎么這樣啊?!钡澜缭緩碗s,人家只要沒違法,也談不上違反公序良俗,憑什么就不能這樣,你生氣,是因為你感覺到世界沒按照你想的來,你急了。
看《紅樓夢》,發現幾乎每個人都被失控所苦。賈寶玉覺得生命很美好,良辰美景,姐妹們如花似玉,越是好,他就越擔心這一切必然成空。
他想要遮挽,想要得到很多好女孩的眼淚,證明他實實在在地活過。但是這種癡念不但給自己,也給黛玉湘云金釧等人帶來困擾,他把自己給繞進去了。
王夫人就更是如此??此鸵u人交心的那段:“他又長得單弱,況且老太太寶貝似的,若管緊了他,倘或再有個好歹,或是老太太氣壞了,那時上下不安,豈不倒壞了,所以就縱壞了他。我常常掰著口兒勸一陣說一陣,氣得罵一陣哭一陣,彼時他好,過后兒還是不相干,端的吃了虧才罷。”
這種左右為難,老母親都懂。只是她手中握有更大權利,一旦亂了方寸,就害人害己,打金釧,攆晴雯,都是內心失控的體現。如果我們能確認《紅樓夢》是一部自傳體小說,就知道寶玉并沒有因此變成他母親心中的乖孩子,相反,多少年之后,想起母親,還有很多怨念。
想用加強控制滿足控制欲,就像那個比喻,口渴去喝海水,只會越來越渴,正確的解決辦法是放下。
比如寶玉不是想得到所有好女孩的眼淚嗎,他去梨香院叫齡官唱戲給他聽,發現人家很煩他,換成薛大傻子,估計要大打出手了。好在賈寶玉是個有好奇心的人,好奇心也是一座隨身攜帶的小型避難所,他要看看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發現齡官原來愛的是賈薔,他立即就悟了,放下要得所有好女孩眼淚的執念,一個人只能得一份眼淚。
而黛玉比他悟得更徹底。賈寶玉寫“無可云證,是立足境”,林黛玉添了兩句:“無立足境,方是干凈?!睂氂襁€要個立足境,到黛玉這里才是四大皆空。
當然,這是黛玉的早慧,她先驗性地看透了一切,行動還要跟隨其后。黛玉起初也有她的控制欲,寶玉和寶釵在一起她緊張,和湘云在一起她也緊張,她總要做點什么,阻止某些事發生。
等到她發現寶玉是真知己,控制欲瞬間瓦解,也不吃寶釵的醋了,跟湘云更和睦了,甚至對差點和寶玉結婚的寶琴都呵護有加。不想在生命里擁有什么,才能不受干擾地享受生命的更多。
頓悟后的黛玉也許是全書最強的一個,弱者才怕失控,強者不。
但像黛玉這樣醍醐灌頂的是特例,很多時候,我們要對已經知道的道理反復練習。擺脫控制欲,也是一個需要練習的事。
我最近還是好了一點,不久前去上海,就心平氣和地坐了幾次出租車,我是通過這樣一些方法來練習的。
一是轉移注意力,發現自己變得緊張時,可以適當走開一下。從牛角尖里出來沒有那么難,可能需要切實的行動而不是思想上的行動。比如說去超市轉轉,尤其是去書店轉轉,看看人,看看書,被另外一些事吸引住,可能就會發現剛才那件事并不是全世界了。
二是把控制欲用在可以控制的事上。我整理抽屜或是衣櫥時,會感覺很治愈,其實就是將雜亂變得有序,有一種盡在掌握中的滿足感。還有人喜歡洗碗,用溫水、用洗潔精一點點把碗洗干凈,那種滿足感,可能只是比拯救了銀河系略低一點吧。
三是認清過度的控制欲都是空耗,沒有實際收益。抓住車把手不會讓車更平衡,眼睛盯緊碼表,也不會讓它變得慢一點。多一點理性吧,如果你總歸要坐這輛車,安撫好自己也許還有用一點,使不上勁的事,就別瞎使勁了。
年紀越大,能控制的東西越少,從現在開始多做練習,也是對衰老帶來的坍塌感的防患于未然。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