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上午,黃山市創建“無訪”村、加強源頭治理工作現場會在祁門縣召開。
現場會為何選在祁門開?
近年來,祁門縣堅持把信訪工作作為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維護民利、凝聚民心的一項重要工作,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制定《祁門縣構建“黨建+信訪”工作機制責任清單》,出臺《祁門縣信訪基層基礎工作提升督導工作方案》,建立和完善“黨建+信訪”“信訪+心理”“家訪+接訪”三項機制建設,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2022年度,該縣成功創建“全國信訪工作示范縣”,獲評全市全省信訪工作優秀單位,受到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表彰。這些信訪工作沉甸甸的金字招牌,或許給了我們答案。?
為傳承和發展“楓橋經驗”,該縣堅持工作重心放在前端、工作力量移到基層,不斷夯實信訪工作基層基礎,及時就地化解信訪矛盾,切實把信訪制度優勢轉化為社會治理效能,緊緊依靠群眾探索形成了17年矛盾不出村的“響潭實踐”,獲得省市主要領導批示肯定。
介紹祁門經驗,推動全市信訪工作再上新臺階
會上,祁門縣從三個方面對抓“無訪”村建設、創“全國示范區縣”工作作了經驗介紹,為各區縣做好信訪工作提供有益借鑒。第一,在壓實責任上發力,把“黨建賦能”作為推深做實信訪工作的關鍵點。堅持高站位部署、高標準推進、高要求督導,確保職責“縱到底、橫到邊、插到位”,不斷提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效能。第二,在夯實基礎上發力,把“源頭治理”作為推深做實信訪工作的著力點。通過線下網格化管理、線上信息化辦理、部門協作化處理等措施,形成“網格呼叫、鄉鎮吹哨、部門報到”的工作格局,實現群眾訴求“一扇門”解決、“最多訪一次”。第三,在治重化積上發力,把“事要解決”作為推深做實信訪工作的落腳點。逐一明確縣級包案領導、責任單位,落實“一案一策一專班”;堅持“下午四點會商”、日研判周調度等制度,針對性會商重點信訪積案,按照“三到位一處理”原則,有效推動“事心雙解”。
全面深化,打造社會治理新典范
祁門縣緊緊圍繞“建、聯、動”探索扁平化管理模式,突出“紅”網管事、“藍”網和事、“綠”網興事,探索共建共治共享新路徑,以社會治理現代化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下一步,祁門縣將把創新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作為貫穿平安建設、法治建設的主線,以“無訪村”創建為有力抓手,總結固化“響潭實踐”成功做法,在創新制度、健全機制中進一步豐富“楓橋經驗”的內涵,積極加大先進典型復制推廣力度,努力變“盆景”為“風景”,聚“風景”為“全景”,真正使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全縣遍地開花。(祁宣)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