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一年春好時,最美的風景在路上。迎著和煦的春風,徜徉在徽州區鄉間,空氣里盡是花香的味道,一條條智能化管養的農村公路不僅“顏值高、氣質佳”,而且將山野田園風光、美麗鄉村情韻串珠成鏈,路景交融,“點燃”了春的熱烈與勃勃生機。
農村公路三分建七分管。去年以來,徽州區通過建設基于客運車多源信息融合的路況應急協同巡檢系統,創新智能巡檢方式,提升管養水平,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助力鄉村振興。
“現在開車還是比較輕松的,道路寬闊平坦,標識標線較清晰,兩邊綠化美化也搞得好,安全又舒適。”程劍是徽州區黃山大道新能源公交有限公司的一名司機,每天往返于巖寺至靈山公交班線上。他說,自從去年車上安裝了道路智能巡檢終端后,這條班線管養一直及時到位,保證了路況質量良好和路域環境優美。
車載道路智能巡檢終端是徽州區創新建設基于客運車多源信息融合的路況應急協同巡檢系統的一部分,該系統的車載道路智能巡檢終端實時采集車輛振動、路面情況,經移動網絡上傳至系統云端數據管理平臺,為公路養護管理者提供判斷和決策依據,從而實現精準養護、高效養護。
“通過城鄉公交車輛道路智能巡檢系統提供的實時畫面,我們能及時了解農村公路實時動態及路面技術狀況情況,可以第一時間解決諸如惡劣天氣公路塌方、路面坑槽等突發事件”,徽州區農村公路管理服務中心技術人員占彪介紹說,“同時應用大數據分析,為我們下步項目安排及精準養護管理提供有力支撐。”
近年來,徽州區建成農村公路總里程達416.565公里,并建立了區、鄉、村三級路長組織體系,推行了農村公路養護社會化、專業化。然而,農村公路點多、線長、面廣,要將其真正管理好,不是一件易事,特別是人員巡檢道路的成本和安全風險、以及道路病害識別的準確率等問題。去年下半年,徽州區交通部門投入200多萬元,為8條城鄉公交線路車輛安裝了道路智能巡檢終端,并建立數據處理中心,通過客運車輛“運營即巡檢”創新,筑牢農村公路安全防線。該系統運行以來,共高效解決農村公路各類問題30個,已被國家交通部列為農村公路路況自動化檢測評定典型案例。
交通順暢,百業興旺。徽州區按照“農村公路+”的思維,積極探索與農文旅相融合,推動農村公路由“交通線”向“風景線”“經濟線”轉變,擘畫鄉村振興圖。以“農村公路+農業”,打造了櫻桃、桑葚、楊梅、草莓、葡萄、獼猴桃、優質桃、八月瓜、無花果等特色小眾果品采摘基地近30個,面積4200余畝;以“農村公路+文化”,打造了巖寺鎮石崗至小練品質示范路和富溪鄉碣石美麗公路,激活了紅色文化,帶動了兩地紅色旅游蓬勃發展;以“農村公路+旅游”,在全區打造了22個“鄉村旅游微景區”和“鄉村視覺文化藝術徽空間”,以煙雨徽州、田園徽州、村落徽州的徽州山水人文之美激蕩鄉村活力,加速全域旅游快發展。(謝國洪 方詩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