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紙箋加工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中國藝術研究院民間藝術創作研究員、高級工藝美術師劉靖,在巢湖市黃麓鎮“掇英軒”紙箋加工技藝傳習基地,收安徽省特級教師戴萍為徒,這是合肥市近年來十分罕見的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收徒儀式。省市文化界知名人士應邀參加儀式,并現場見證。
據悉,劉靖潛心研究紙箋加工技藝多年。從1996年開始,他多次到北京榮寶齋、故宮博物院、安徽省博物館、涇縣宣紙博物館等地,尋找歷史實物紙樣和相關文獻資料,并在碳酸鈣、白土、滑石粉、蒙脫土等幾十種輔料中,尋找適合紙箋的加工材料。1997年,劉靖復活了失傳達百余年的“手繪描金粉蠟箋”加工技藝。1999年,他與中國科學院、中國科技大學合作,共同復原了明代“造金銀印花箋”的技藝,后又相繼恢復與發展了泥金箋、泥銀箋、朱砂箋、絹本宣、流沙箋、透光箋、羊腦箋、刻畫箋等一系列傳統紙箋加工技藝,達十多個系列上千個小品種。
北京榮寶齋對“掇英軒”的手繪描金粉蠟箋評價很高,曾夸贊粉蠟箋“做工精細、用料考究,其制作技藝在傳統的基礎上又有所創新,可代表中國傳統手工制紙之最高技藝”。
2005年,粉蠟箋制作技藝被載入中科院“九五”重大科研項目《中國傳統工藝全集·〈造紙與印刷〉》中。2008年,“紙箋加工技藝”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7年,劉靖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
劉靖曾數十次入選參加國家、省、市非遺文化展及對外文化交流活動;將紙箋加工技藝帶入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人文學院的選修課程中;連續擔任文旅部、教育部、人社部主辦的第一~十一屆“中國手工造紙技藝傳承與發展研修班”課程導師。同時,他還擔任“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項目《中國手工紙文庫》—《云南卷》及《貴州卷》上、下卷副主編,并編著出版了《圖說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最美·紙箋》《非遺故事—合肥巢湖紙箋》等書。
此次劉靖所收的徒弟戴萍是安徽省特級教師。曾被評為全國“美育示范校長”、全國書法(寫字)教育先進工作者、安徽省優秀教師、省基礎教育教材審讀專家。曾獲得過合肥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市五一勞動獎章、市優秀教師、市優秀科技輔導員等榮譽稱號。現為合肥市教育名師工作室領銜人、市小學美術教師培訓基地領銜名師。她在合肥市滁州路小學開設了非遺特色課程,深受廣大學生和老師的喜愛。
一張手繪描金粉蠟箋涉及三十余道傳統加工工序。在收徒儀式結束之后,劉靖手把手教戴萍拖染、涂布、手繪描金等,將其“獨家秘笈”傾囊相授。
“我此次收美術名師為徒,是期待有更多的中小學生加入紙箋制作及技藝傳承。通過紙箋這個窗口,了解中華傳統的博大精深,讓傳統紙箋文化走進合肥乃至全省中小學校的課堂,在廣大青少年的心靈中播下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劉靖大師表達了自己收徒的初衷。
而徒弟戴萍則向記者表示,她本人十分熱愛非遺文化,以“非遺文化進校園”為項目引導,已在小學開設了非遺特色課程,比如扎染、剪紙、扇面畫、葫蘆畫、虎頭布藝、醒獅、云肩、皮影戲等,題材內容豐富。她表態說,此次拜非遺大師為師,一定會謹記師尊教誨,汲取傳統技藝精髓,融入日常特色課堂教學,吸引更多中小學生愛上這門傳統手工技藝并參與其中,更好地傳承和發展紙箋加工技藝。(戴小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