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服務事關群眾生活品質,是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中市街道堅持把“皖美紅色物業”工作作為破解小區治理難題的發力點和突破口,著力探索新機制新模式,以“小切口”撬動城市治理“大提升”。
強化黨建引領,解決“不想管”的問題。街道黨工委先后召開5次推進會,壓實工作責任。對街道現有物業企業情況進行摸排,成立了7個物業企業黨支部,通過定期指導、發放提示等方式,督促物業企業提升服務水平。針對老舊小區、零散樓棟物業缺位等問題,引入公益性服務組織或政府兜底的方式,力爭實現物業服務全覆蓋。街道黨工委對物業企業制定“季度+年度”考評機制,將評選結果納入選聘條件,并公布排名情況,推動形成優勝劣汰的市場環境,接受社會監督。
創新治理模式,解決“管不了”的問題。針對小區私搭亂建、高空拋物等物業公司單方面管不到的問題,街道黨工委積極推動小南海派出所、執法中隊等力量下沉,開展重點整治工作23次,并利用社區警務室等場所設立“微型綜合執法點”,提升綜合執法效能,激活小區治理“神經末梢”。每周半天開展“居民接待日”,由小區黨支部書記、物業服務企業坐班接待,現場收集居民“急難愁盼”問題,共同協商解決。摸底小區內醫生、教師、律師、警察、城管等專業人士,組建“黨員志愿者”服務隊伍,協助提供便民維修、免費義診、免費理發等便民服務57次,獲得業主廣泛好評。
激發自治活力,解決“管不好”的問題。由社區牽頭在條件成熟的小區全覆蓋成立業委會,確保業委會中黨員比例不低于50%,探索小區黨支部書記和業委會主任“一肩挑”模式,在物業選聘、公共收益分配、維修資金使用等重大事項上表決,充分發揮業主自我管理優勢。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企業“三方共議”的議事機制,創新小區治理“小區怎么管 大家商量辦”“鄰里夜話”等議事載體,開展入戶走訪26次,召開聯席會議10次,及時化解群眾“天天有感”的小事315件,形成信息共享、小區共建的治理共同體。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