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正值農歷春節大年初三,在中國千年傳統古村落祁門縣蘆溪鄉蘆溪村,熱鬧的古徽州民俗表演正在上演,村民們自發舉行了一場傳統舞蹈“儺舞”,慶賀新春佳節的到來。
演出現場,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熱鬧非凡。表演者頭扎紅頭巾,臉帶儺面具,身穿儺服,在蘆溪村祠堂前跳起儺舞,祈福納祥,祝愿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此次表演共有四個曲幕,分別是“盤古開天地”、“劉海戲金蟾”、“將軍殺土地”和“獅子報平安”。古樸的衣著和粗獷的舞姿,展現了徽州人熱情好客的年俗文化,這種延續數百年的儺舞賀新春活動,已經成為蘆溪村村民們過年的固定方式,同時也吸引了附近村民和遠方的游客前來觀看。
據了解,盛行于祁門縣蘆溪鄉的儺舞俗稱“跳平安舞”,又叫“地戲”,每年在正月開展演出,是當地以驅邪扶正、祭祀祖先、祈福求安、祝禱豐收為目的的一種歷史悠久、表演形式獨特的活動。祁門儺舞于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如今,祁門縣蘆溪鄉儺舞的演出,已突破了驅疫逐鬼的框框,更多的具有了自娛娛人的性質。
蘆溪村村民表示,祁門儺舞作為一種傳統民俗舞蹈,歷史悠久,深受當地人的喜愛。這種舞蹈在表演時沒有臺詞和唱腔,僅有鑼鼓配樂,靠演員的肢體動作傳遞信息,看上去像是啞舞,其實代表著吉祥,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希望。如今觀看儺舞的人越來越多,每年春節臨近之際,村民們對于儺舞表演都滿懷期待。 (汪時林/文 林堅/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