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農業農村部發布635號公告,由安徽省畜禽遺傳資源保護中心、安徽農業大學與祁門縣農業農村水利局共同挖掘的“祁門豆花雞”新資源經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通過,成為我國又一重要的地方家禽新資源。
“祁門豆花雞”是安徽省畜禽遺傳資源保護中心楊秀娟研究員、安徽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陳興勇教授為核心的專家團隊,經歷史佐證資料查驗,現場檢測和遺傳分析,可作為我國兼用型雞新資源。
“祁門豆花雞”中心產區位于安徽省黃山市祁門縣,早在明永樂年間《祁閶志》中就有記載,距今有600多年養殖歷史。該雞種體型中等偏小,結構緊湊;羽毛致密光亮,羽色“白質黑章”(整體呈白色,羽梢處帶有黑色斑紋),散放飼養時黑白相間的群體形成特有的景致,羽毛顏色像當地的一種豆科植物蠶豆開的花一樣,故名“祁門豆花雞”,又名蠶豆花雞,俗稱“白花雞”。
“祁門豆花雞”因長期戶外覓食,具有野性強、好爭斗,耐粗飼,善覓食,抗病力強;胸肌和腿肌較發達,肌肉緊實,皮薄、皮下脂肪少,口感似野雞。因其體重適中,適合現代人口較少的家庭一餐新鮮食用。
祁門縣是典型的山區縣,又是中國傳統茶鄉,所產祁門紅茶名揚天下。境內山林、茶園、林地、草場、常綠闊葉林和溝谷雨林面積較大,為“祁門豆花雞”散放飼養提供了飼料和棲息的場所;林地內各類昆蟲、植物、菇菌等天然飼料,賦予了該雞肉蛋特有風味和營養,成為人們追求高品質生活的首選食材。群體中2%-3%雞冠呈紫色,且皮膚、肉、骨呈烏黑色,具有潛在藥用價值。
“祁門豆花雞”新資源的審定,將深入鞏固地方種質資源保護成果,積極推進現代特色種業發展行動,促進祁門縣種業和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吳龍輝 何欣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