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quán)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貼或以其他方式復(fù)制發(fā)表;已授權(quán)的媒體、網(wǎng)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wǎng)”,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zé)任。
我家有個“自動洗手機”,聽上去是不是很神奇?有人感到不可思議:“手機還能洗?”
能,我的手機曾經(jīng)在洗衣機里轉(zhuǎn)了四個小時,拿出來還照樣可以打電話,為了避免爭論,我就不告訴你是華為還是蘋果的了。
當(dāng)然,這個“洗手機”不是這個意思。
也有人能夠正確斷句,還是無法理解:手怎么自動洗?是你伸過去就有東西幫你搓嗎?
哈哈沒那么玄妙,就是一個能夠自動出洗手液的小機器,手一伸就是一團雪白的泡沫,避免交叉感染,算是日常一點小確幸。
但是這種新生事物雖然便利,品控卻不咋地,經(jīng)常會出點幺蛾子。有時候在臥室里坐著,就聽見衛(wèi)生間出泡沫的嗡嗡聲,走過去一看,那個洗手機像喝多了似的,在衛(wèi)生間里吐了一灘又一灘。
我試著重啟,沒有效果,干脆把它拿到水池邊,讓它對著水池使勁吐。坐到窗臺上刷手機,就聽它不停地嘔咯一嗓子,不想動彈的我心如鐵石地想,吐吧,咋不吐死你呢。
后來它可能是酒醒了,就自己好了。
再后來又有了新情況,一開燈它就開始吐,給我的感覺卻像一個坐在黑暗里默默哀怨的人,只要我一進(jìn)衛(wèi)生間,它就抬起頭,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傾訴起來。
我沒搭理它,用沐浴液洗了手,過后它自己好了,情緒化的人,自我修復(fù)能力往往也很強。
看上去這家伙內(nèi)心很脆弱,但有時候它又疑似有攻擊性。有次我在衛(wèi)生間里打電話,它忽然就吐了一灘,我想我也沒說啥啊,就是跟我媽嘚瑟了一下,你至于這樣嗎?
想象這個自動洗手機的靈魂,有點像個不得志又不甘心的古代文人,敏感脆弱還刁鉆,抱怨著寂寞空虛冷,但你要是靠近它一點,它立即就吐給你看。
但也比我家窗簾強,我家窗簾更強勢。
我一開始體驗還挺好的,窗簾本身不會說話,通過智能音箱和人互動。你喊一聲:“XX精靈”,音箱回答:“您好主人”,然后按照你的指示打開或關(guān)上。
差不多就是李清照筆下的“卷簾人”,雖然不能回答是“海棠依舊”還是“綠肥紅瘦”,但對于一個社恐患者來說,各種智能家電最大的好處難道不就是沒那么多想法,不聊天嗎?
但是沒幾天我發(fā)現(xiàn),智能家電也不簡單,就拿這精靈來說,有時很客氣,你喊它一聲,它會說“主人,我在,有什么可以幫您嗎?”
客氣得讓人惶恐,混了這大半輩子,終于混成了一個主人?沒必要,真的沒必要。
但客氣總比不客氣好,有時候它又淡如水,就回個“你好”,像我這種心理不強大的人,難免要想:“我總不至于惹到你吧?”
很想給廠家提個意見,不管是殷勤還是冷淡,一以貫之比較好。
跟真人交際也是如此,你會碰到一種人,在某個時刻,對方推心置腹,熱淚盈眶,讓你完全置身于對方的處境,恨不得以手足視之。但下一次再遇到,對方是冷淡的,無視的,你收回掏了大半的熱情,心想“哦”,但下一次,人家又非常地?zé)崆?。讓人不知如何是好?/p>
我曾經(jīng)在網(wǎng)上跟大家請教過,有個回答我覺得有點道理,對方并不喜歡你,熱的時候是告誡自己要好好社交,趕上心情不好就懶得管了??傊褪窃凇拔乙煤酶闵缃弧焙汀拔襱m不想社交了”之間游移,你對人家來說不是具體的人,而是人格化“社交”。
好吧,其實也不必這樣對不?一個智能音箱就更應(yīng)該恒定一點。
這還不算完,過了一段時間,它干脆不回應(yīng)了,像王熙鳳派去折磨尤二姐的那個善姐,“漸漸不聽使喚起來”。喊一聲,半天沒動靜,以為是網(wǎng)絡(luò)出問題了,正想再說一遍,窗簾慢吞吞地關(guān)上了,不是沒聽見,就是不想搭理你。
最后就罷工了。我打電話找售后,售后跑來換了個電機,精靈恢復(fù)了工作,但態(tài)度十分惡劣。喊它一聲,它說:“咋啦?”“來了?!薄霸谀??!保Z氣生硬,惡聲惡氣,像張愛玲筆下那些大戶人家的資深仆人,仆大欺主,又像某些工作人員,能跟你說一個字絕不說兩個字,好像多跟你打一秒鐘交道,都是對生命的巨大浪費。
就想這套語系是誰設(shè)計出來的?什么意圖?表示不拿服務(wù)對象當(dāng)外人?不不,咱們沒這么近。該說設(shè)計者是沒禮貌還是不敏感呢?日常生活中也不太討人喜歡吧?
估計吐槽的不只我一個,沒多久,這個精靈又恢復(fù)了以前那種機械的熱情。就,還行吧。
當(dāng)然也可能是我有問題,我對我家智能門鎖也有意見。我算是不太會說話的人了,還是經(jīng)常有教智能門鎖說話的沖動。比如早晨送小孩上學(xué)回來,指紋開門老是打不開就算了,還要聽它一遍遍說:“驗證失敗”,一大早連聽幾個“失敗”真的很掃興,為什么不能說:“對不起,請您再試一次”呢?
比較乖巧的小家電是掃地機器人,除了噪音大點沒別的毛病。掃完還能摸回充電座,安安靜靜地開始充電,感覺像個小寵物,讓人想夸一句:“真乖?!?/p>
不過近來情形有所不同,我又買了個拖地機器人,兩個機器人一個掃一個拖,齊心協(xié)力,各司其職,是不是很完美?作為它們的主人我覺得是這樣,它們自己未必這么覺得。
當(dāng)它們在某個小角落里狹路相逢時,倆家伙互不退讓,你進(jìn)一寸,我進(jìn)一尺,瘋狂地試探對方底線,要不是我把其中一方踢開,好半天都不得了局。所以有時候其中一個插頭被誰拔掉了,我首先懷疑的倒不是家里人,而是另一個機器人突然間技術(shù)爆炸,獲得了超能力,掐斷對方的命脈。
工作性質(zhì)讓我大部分時間都是一個人在家待著,沒有太多人際紛擾。但跟這些智能小家電的一場場意念里的戰(zhàn)爭讓我活得一點都不寂寞,別人有的氣憤、惱怒、哭笑不得、啼笑皆非我都有。究其原因,在于,我習(xí)慣性賦予某些事物靈魂,不能純粹當(dāng)成一個工具。
我不知道這樣好不好,但混社會的話就不能這么感性。十幾年前我學(xué)車時碰到一個人,他是做銷售的,他說他不怕跟人打交道,在他眼里,對方就是工具,所謂情緒,被他歸納為有的工具好使,有的工具不好使,有的工具要這樣使,有的工具要那樣使,他是不會被其困擾的。
我當(dāng)時聽了,只有膜拜的份。后來想,能成大事的人,不但要把別人當(dāng)工具,還要把自己當(dāng)工具,什么貪嗔癡怨,七情六欲,都不能左右自己的選擇,最多當(dāng)成一個需要處理的BUG。
賦予工具以靈魂,就正相反,不但沒用,有時還添堵,但會讓生活更有意思一點。對于我來說,有意思比所謂成功更重要,有意思是濕潤的,柔軟的,豐富的,那個人說的那種成功是干燥的,堅硬的,單調(diào)的。我想,就這樣活下去,也挺好。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