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wǎng) 大皖客戶端訊 在地處大別山腹地的岳西縣田頭鄉(xiāng)方邊村,54 歲的朱玉民已照顧癱瘓妻子儲接娣7年多了。寒來暑往,在朱玉民的細心護理下,儲接娣從沒生過褥瘡。晚上,朱玉民將一根毛線一端綁在妻子左手上,另一端繞在自己右手上,癱瘓失語的儲接娣要起夜只需稍稍一拉,朱玉民就醒了。輕柔的毛線無聲地訴說一位普通山民對愛的忠貞、對病妻的不離不棄,也詮釋著婚姻中的責(zé)任與擔(dān)當(dāng)。
2014年,儲接娣領(lǐng)取了殘疾證,受到相關(guān)待遇。
2019年,朱玉民不離不棄照顧妻子,被評為“方邊好人”。
儲接娣坐在輪椅上,狀態(tài)不錯。
交錯擺放的兩張木板床上,紅毛線繩拴在朱玉民右手和妻子左手上
午間,朱玉民慢慢地將儲接娣抱到床上。
儲接娣比朱玉民大3 歲。朱玉民說,他從小與妻子一起玩耍,在他心目中儲接娣既是妻子又是姐姐。2013年初,儲接娣在福建泉州打工時突發(fā)心肌梗塞致半身癱瘓、失語。自此,朱玉民便開始照顧妻子的日常起居。又要照顧妻子又要整理家務(wù),繁瑣又繁重,剛開始朱玉民也有過怨言。但當(dāng)他發(fā)現(xiàn)抱怨只會讓日子過得苦澀、家庭氛圍沉悶后,便索性坦然面對。
在妻子癱瘓后的7年多,朱玉民沒睡過一個安穩(wěn)覺,每天都要重復(fù)為妻子喂水、喂藥、喂飯、按摩、翻身捏腿、擦洗身子、保持血脈暢通,堅持每天為妻子換洗衣服,保持清潔衛(wèi)生。有時遇到特別急的事要出門,朱玉民也會讓弟媳前來幫忙照看下,他忙完就立即回來。
多年悉心照料下,妻子從沒生過褥瘡,但朱玉民的身體狀況卻越來越差,患上高血壓的他每天都得吃藥。但他知道,他是妻子唯一的支撐,“我也會照顧好身體,這樣才能更好地照顧妻子。”
想想年輕時,夫妻二人齊心打拼,共同面對困苦的生活,不知不覺,朱玉明眼角溢出熱淚。
早晚天氣轉(zhuǎn)涼,朱玉民都會幫妻子穿上布鞋,防止受涼感冒。
朱玉民床頭的毛線繩無聲訴說一個男人對愛情的忠貞。
朱玉民給菜地施肥。
朱玉民柔緩地給妻子梳理頭發(fā)。
朱玉民推著儲接娣散步
朱玉民細心擦洗,保持儲接娣身上凈爽。
朱玉民在生火做飯。
沈結(jié)方 余先治 新安晚報 安徽網(wǎng) 大皖客戶端記者 余康生 攝影報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