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非常感謝黨的好政策,在產業扶貧、金融扶貧系列扶貧政策和扶貧干部的幫扶下,我必須摘掉貧困戶的帽子”。10月28日,宣州區朱橋鄉九保村下東組村民貧困戶李家榮信心滿滿地說。
今年51歲的李家榮是一個勤快人,一家4口人。小女兒三歲那年被診斷為先天性股骨頭錯位。從此,近10年里,全家為了醫好小女兒的病,經常奔波各大城市醫院,給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帶來貧困。李家榮夫妻二人因照顧小女兒沒有外出務工,只能一直從事傳統水稻種植,經濟效益和家庭收入較低,2014年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2015年,在幫扶干部的指引下,李家榮把自己承包的稻田開挖15畝從事青蝦養殖。思路決定出路,在產業幫扶政策的支持下,加上青蝦市場價格穩定,使其養殖青蝦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當年純收入達10萬元,不僅還清了外賬,還成功脫貧了。
現在,李家榮把承包的稻田整理成了“蝦田”,青蝦養殖面積擴大到40畝,并開始探索自己蝦蟹混養之路。今年截止目前已收入近10萬元。現在,李家榮不但自己成功脫貧,還積極帶動周邊村民致富。朱橋鄉九保村中東組村民劉小平、劉庭玉看到李家榮養殖青蝦致富了,也把自己家的稻田整理成了“蝦田”,從事青蝦養殖。
如今,李家榮成了養殖青蝦的能人,周邊養殖戶遇到什么技術難題都會咨詢他,他也不遺余力地將自己學到的技術教給他們。宋本金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曹慶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