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正是蜜棗飄香的時節。9月3日一大早,位于宣州區水東鎮大汪村的琥珀蜜棗廠一派熱鬧的生產場面,偌大的加工區域里,一排排竹筐里裝滿了個頭飽滿的大青棗,散發出淡淡的棗香,讓人忍不住想嘗上一顆。工人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忙活著,經過分揀、切割、淘洗、糖煮、養漿等十多道工序,一顆顆青棗變身甜香的蜜棗,銷往全國各地。
“今年的氣候整體比較好,雖然青棗個頭不大,但是產量比較高。”琥珀蜜棗廠負責人梅岺家告訴記者,預計今年產值將在100萬元以上。目前他家的蜜棗廠共有40多名工人,全部都是附近的村民,其中還有一些貧困戶,每年這個時節都會到廠里來工作,一個加工季每位工人也能掙上三四千塊錢。
小小蜜棗,甜了日子,富了鄉親。家住水東鎮碧山村板栗園村民組的張義山今年70歲,和老伴在蜜棗廠負責煮棗、割棗,一季做下來夫妻倆收入約7000元。對于沒有固定收入的老倆口來說,做蜜棗的一個多月收入顯得非常重要。“進入水東蜜棗加工期后,我們老倆口每天早早來到廠里,大家都說這是一份甜蜜的工作。”張義山樂呵呵地說。“預計今年年產青棗550萬公斤、加工蜜棗350萬公斤,年產值可達1.3億元,將帶動棗種植戶戶均增收3000余元。”水東鎮黨委委員王平介紹說,該鎮是著名的“中國蜜棗之鄉”,自明代起,水東青棗就以“個大、核小、皮薄、肉厚、脆甜”聞名于世,在清代被列為“貢品”,曾是安徽省四大名優特產之一。
近年來,該鎮依托青棗種植傳統和地域優勢,大力發展蜜棗產業。截至目前,全鎮共有棗種植戶5241戶,種植青棗面積達2.2萬余畝,涌現出具有規模的蜜棗加工廠近10家。據了解到,水東鎮近年還以發展“甜蜜經濟”為主題,依托蜜棗種植、蜜棗加工、棗木加工、棗木工藝、創意產業等蜜棗產業,不斷延伸推進棗園采摘、農業觀光、健康養生等生態休閑產業,全力打造“甜蜜小鎮”。
2017年,“甜蜜小鎮”被列入省級特色小鎮(試驗)名單。2019年,又被列入第二批省級特色小鎮名單,成為宣城市僅有的2家入選特色小鎮之一。
宋本金 顧維林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曹慶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