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今天下午,記者從巢湖林業(yè)部門獲悉,備受社會矚目的“有巢氏”文化主題公園建設取得了新進展,規(guī)劃編制于近日完成了公示。建成后,該公園將成為巢湖獨一無二的城市名片以及對外展示悠久歷史和厚重人文的重要窗口,是一處集地域性、標志性、人文性于一體的綜合性公園,屆時,廣大市民也將再添一處良好的休閑運動場地。
該主題公園規(guī)劃總面積約14.3公頃,安成路以東,抱書河以北,楓丹路以南,是巢湖21處口袋公園中面積最大的一個,園內已經種植了桂花、垂絲海棠、紅梅等多種觀賞植物,并修建了長達300米左右的休閑木棧道。此次建設屬于景觀人文提升工程,總投資約2800萬元,整個規(guī)劃緊緊圍繞“構木為巢”有巢氏文化為主題,四個地塊不同的空間布局,有序地展示了“敬巢”“禮巢”“頌巢”三個篇章。
其中最具特色的當屬“有巢氏”雕塑文化廣場和圖騰柱廣場、“中華有巢”照壁廣場。在“有巢氏”圖騰柱廣場中央矗立著9根有巢氏圖騰文化柱,高7米,直徑1米,柱頭與柱基均采用“巢”字形雕刻,分別代表“金釘子”“和縣猿人”“銀山智人”“構木為巢”“凌家灘”“仁祖巢父”“大禹治巢”“亞父范增”“焦姥傳說”九個主題,表現(xiàn)手法上多以裝飾性為主,內容上相互聯(lián)系且又自成體系,此外,歷代名家的巢字金石、八芒星地雕、禮巢遺址景墻、原始巢居房屋、“百巢文字”林中小品雕塑等將一一呈現(xiàn),全面展示“有巢氏文化”的精髓與內涵。
據(jù)悉,有巢氏是中國遠古時代的部落首領之一,五氏之一,華夏族人,居住在古黃河下游一帶,為人類原始巢居的發(fā)明者、巢居文明的開拓者。史傳,在有巢氏的帶領下,古人離開頻遭獸患的洞穴,來到樹上建造安身之所,家園的夢想終成現(xiàn)實。為傳承歷史文脈,弘揚民族文化,巢湖市將“有巢氏文化”申報了安徽省級非遺,并編纂出版了一系列有巢氏學術專著、論文集、故事集、科普讀本。
近年來,巢湖市按照“親水、亮山、顯文化”的特色理念,實施活水靚城和城市公園建設,并將“仁義禮智信”等傳統(tǒng)文化與“有巢氏文化”融入其中,建設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城市綜合公園、口袋公園、濱水帶狀公園和街頭綠地。截至目前,巢湖市已先后建成仁巢園、棲巢園、禮巢園、愛巢園等城市公園21個,總面積達470465平方米,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2.6平方米,大幅超過國家園林城市標準和全國平均水平。
張榮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金學永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