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6月6日,2019年黃山市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在屯溪區黎陽老街歡樂廣場舉行。活動由黃山市文化和旅游局、屯溪區政府主辦,黃山市非遺保護中心、屯溪區文旅體局承辦。
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的主題是:“非遺保護 中國實踐”,活動分為三個板塊,分別為非遺民俗展演、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現場體驗和非遺普及教育圖片展。
活動儀式上,徽筆國家級傳承人楊文代表全市非遺傳承人發出倡議,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傳承好我們祖先遺留下來的珍貴文化遺產,在生活中弘揚,在實踐中傳承,讓文化遺產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開幕式結束,大家共同觀看了大位小學的珠算表演、荷花池小學的徽劇、奕棋鎮中心小學的舞龍,以及徽州區的民歌、祁門縣的徽州目連戲和歙縣的跳鐘馗等非遺民俗表演節目。現場還舉辦了非遺進校園、進景區、進社區成果圖片展,邀請了徽州漆器、竹編、版畫等傳統技藝現場展示展演。其中,展演活動在徽州舞龍《和“荷”美美來祝福》中震撼開場,隨后,徽州目連戲、徽劇、徽州民歌、程大位珠算法現場互動等多個非遺節目紛紛亮相,讓觀眾們感受到徽州特有的文化藝術魅力,受到市民和游客喝彩。旁邊的廣場,徽州漆器髹飾技藝、徽州竹編、徽派版畫、徽州青磚古法燒制技藝等多個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現場演示非遺技藝;徽州燒餅制作技藝、徽州餛飩制作技藝等可以吃的非遺項目俘獲了市民和游客們的味蕾。許多觀眾在傳承人指導下動手學習體驗,近距離地接觸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了解歷史積淀創造出的豐富多彩的文化成果。
近年來,黃山市以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和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建設為平臺,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旅游產業發展優勢,推動文化資源由靜態保護向活態利用升級,走出了一條非遺保護的新時代實踐之路。
黃文旅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吳永泉
請輸入驗證碼